小学动态
首页
> 校本研修 > 活动动态 > 小学动态

【瓯越小学】学陶师陶“微观点”交流:温暖“遇见” 陶享智慧

作者:朱晓冬     发布时间:2024.12.04     浏览量:

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践行陶行知思想,促进多元评价,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学生”, 温州市瓯越小学翠微校区于 202410月30日在会议室开展了以“温暖‘遇见’  陶享智慧”为主题的学陶师陶微观点交流活动。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恰逢今年陶行知先生诞辰133周年,此次教师学陶师陶微观点交流着力传承和弘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

陈磊磊老师以低段班级学规养成为例,如何让班级学规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助力?在不断的探索中,她善于将学陶师陶理念与乐学评相结合,如同两把神奇的钥匙,为低段级班级学规的养成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启示。乐学评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她结合学陶师陶理念和乐学评期末数据,探讨低段班级学规的养成。

“生活即教育”的指引下,陈老师将学规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点滴之中。从清晨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孩子们便学会主动向老师问好,整理书包,摆放文具,为一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在课间休息时,陶子们懂得文明游戏,不追逐打闹,爱护公共财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修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让学生明白学规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要遵守的规则,更是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保障。陶行知先生主张将社会作为学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陈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打卡温州研学管等等,孩子们学会了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将学规从校园延伸到社会,成为一个个懂礼貌、有爱心、守纪律的小公民。“教学做合一” 则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班级学规养成中,她则组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活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同时也养成了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李彬彬老师为了陶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可谓是费尽心思。以巧用乐学评,知教育理念,学规养成记嵌入形式梯度式成效。

李老师让小陶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各个小队来进行PK赛,希望他们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如开学初,美术老师反馈学具未带齐,她就借助乐学评,让孩子们知晓带学具的重要性,不仅效果显著,而且作品也愈发美观精致。除此之外,班级学生的早读、卫生以及仪容仪表,都逐渐趋于规范。

  这一切不单单是乐学评起的综合评价作用,更离不开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践行。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确实如此,日常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便是同班同学,以乐学评为支架,让他们组成小组进行PK,每组学生都均匀分配。这样孩子们能如果充实,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也能如雨细润,陶园自然也能如地丰厚,培养出更多五育并举的优秀小陶子。

翁娟娟老师以语文老师的视角从朗读、书写、作业和评价四个方面畅聊“学规那些事儿”。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朗读是必不可少也最为基础的,翁老师结合语文“六个一”工程,保证学生每日的诵读时间。作为班主任,早读的安排要均衡其他学科,英语早读两天,科学早读两天,语文早读也只有两天。不足的时间就要另做安排,每一节课除的课前朗读是非常好的机会,再加上午间管理做朗读练习。书写常规这个板块上,她采用这种小方块书写纸,每天一小块,周一至周四每日一练,保证孩子每天书写,内容则是同步课文的生字。与此同时,学校安排了每周一节语文书法大课,在课上她给孩子安排的是类型不同的书写纸,书写内容以练习线格、书写诗歌或课文语段为主。本学期她还结合拓展课《书海拾贝》的课程特点,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加入书写练习的环节,摘抄书中的优美句子。

作业常规方面,一年级开始她就给孩子规划了常规作业,并打印成小方块贴在孩子的家校本上,其中包含预习常规五步走,阅读常规,运动常规,劳动常规等,这些常规作业的要求和细节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会略做调整。例如预习常规,低段时的五步是读、标、圈、划、组词,三年级下册开始结合学段特点,生字词以自学为主,所以把圈生字划词语归为一个步骤,加入抄写生字词语的环节。中段以后在常规预习的要求上再让孩子试着带着问题预习课文,例如本学期第二单元是提问单元,预习时可以让孩子提出问题,在书上做批注。再比如阅读常规,低段时阅读时长规定相对较少,一年级结合朗读要求孩子每天上午读15分钟课外书,睡前读15分钟课外书;进入中段后将阅读时长的规定增加到40分钟,同时结合家校联系本,要求孩子在阅读收获中摘录词语或句子,也可以写主要内容和感受;结合三年级上册教材让孩子发现有新鲜感的词语并摘抄优美的句子的要求,让孩子学写札记,根据作业量情况酌情布置札记作业。

   学习常规如何落实不能只靠师长督促,激发陶子们的内驱力是非常最重要的。翁老师结合“乐学评”的积分系统,通过加分激发孩子们常规落实的自觉性。她把学生的班级内小组也设置在了乐学评上,通过小组竞赛,选择优秀小组给予小组加分,标准可以多样化。课堂上鼓励孩子积极发言,积极举手发言给予加分。学习常规的落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教师惟以时间为鉴善可以知成效。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一场心心相印的活动高春慧老师则以“一份班规的诞生”为切入点,畅谈如何给班级制定一个个性化可操作可量化的班规1.量身定制民主拟定教师班规就包含三大方面,一是常规方面,二是学习方面,三是其他(也就是活动方面)这三部分内容,在班规里都有具体的分支和细则,主要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加分与扣分,通过奖励和惩罚促使孩子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而且还能促使孩子们做到人人互相监督,达到班级的目标“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而民主拟定是指:班级管理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翁。高老师任教五年级以学生为主体把班规分为早读、纪律、卫生、仪表、活动,然后把班规的一到两个方面的内容,分给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学生可以参照学校的考核制度讨论和创新,制定出各个部分的班规细则和奖惩措施。2.小组合作完善制度组织班级开设班会课,将同学们拟定的班规细则进行讨论,组长负责记录组员提出的班规细则和奖惩措施,同类的进行合并,不同的进行整合,整理出清晰的条例和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换,相互进行互评和修改将修改的规则汇总给老师。最后,将孩子们制定出的班规和奖惩措施进行完善最终汇合成文。3.明确职责即时生效班规的生效一定要仪式感,高老师先将班规打印出来贴到公告栏供同学们查阅,明确每个部分负责人以及落实的措施。利用班会课,请各个小组去宣读班规,并让全体同学在班规上签字,最后再将其张贴在公告栏上,宣布班规即时生效。

执行是班规的生命,如果一个班级的班规得不到有效地执行,那再量身定做的班规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规生效后,严格执行,落实监督责任。班规的制定要具体到每一位班委,负责项目要一清二楚。班级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每学期再进行总结。学期末则以班级量化积分作为优秀小陶子评选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班规面前一律平等,班规成为了陶子们人人遵守的基础学规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能只是着眼于课堂,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王纯纯老师以相信种子的力量,共筑学规梦想进行主题分享。王老师以任教的六(4)班为例,展开学规微观点分享从牵牛花班徽的民主确定,到结合班级特点制定班级学规,并通过乐学评评价系统实施细则将行动量化,从而形成牵牛花中队的特色。

陶行知先生曾言:教学做合一事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中获得知识,并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王老师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规,熟悉乐学评积分制,让学生轮流当积分制管理小班长,深入了解学规,做到统一标准,及时评估积分,公布结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事实情况进行及时修改,让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公平公正的积分管理氛围。乐学评积分管理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管理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确立了班级学规后,可以根据学规对学生量化评分,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乐学评积分管理小班长也可以根据这些来对同学进行打分,每一条细则对应一个积分,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促使陶子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细致地要求自己,从做中学,践行真知。

乐学评的评价结果公布与反馈是评价最重要的一环。当然,学校也会定期予以乐学评积分兑换礼物。每学期期末结束,在结业典礼上,根据学生的乐学评总分颁发奖状和礼物奖励,根据分值的高低,每位小陶子都有相应的奖励。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还可以帮助自我更好地评估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方案。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表现水平后,可以从中获得正能量,不断学习和发展。

正如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中所赋予的教育价值理念: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用爱心和智慧去引导他们成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此次微观点交流,让教师看到了陶园教师们工作中的智慧,细节中的暖心。教育路漫漫,教师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让树成树,让花成花,相信种子的力量,携手共建温暖陶园!

捧心而来,不带半草

生活教育,教学合一

无边界学习,全资源育人

用爱与智慧,

书写陶园辉煌篇章!

 

                      图文:王苗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