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 2024年5月9日 | 活动地点 | 亦美园区 |
活动内容 | 《马赛克倾听:从“冷落一角”发现有意义的学习》 | ||
主讲人 | 孟依依 | 职务 | 亦美园区教学主管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教研背景】 (一)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二)“有故事的环境”.目标:改变教师环境观,倡导回归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操作要点:教师通过倾听与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设可看(看见学习的过程)、可探(可以探究的环境)、可说(儿童能从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故事)的环境,让孩子成为环境的小主人。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环境创设要基于儿童视角,以儿童为主体,追随儿童脚步,倾听、尊重儿童的想法,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从而实现班级环境创设的价值。 (四)存在的困惑:1.教师精心布置,幼儿不闻不问;2.环境虽留白,师幼均无从下手;3.呈现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策略。 为了优化班级环境,通过环境更加让儿童在环境创设中获得自信心、自主,获得认同感、自豪感,让班级环境满足儿童的需要,真正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让环境创设变得更有意义。我们基于马赛克方法,让老师们看到更多倾听孩子、看见孩子的方法。 【教研目标】 1.基于马赛克倾听,了解方法的具体内容。 2.通过具体案例切入分析,能发现所运用的有效路径。 3.链接园所“冷落的一角”,探讨可优化的方法融入与策略。 【教研准备】 1.书籍《马赛克倾听》 2.桌子上大纸一张、水彩笔各5支 3.游戏视频,ppt
【教研过程】 一、经验识别:日常倾听如何进行? (一)交流分享,班级倾听日常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联动教研。这学期自主游戏和一对一倾听每一位老师都在实践,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发现。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如今大家是怎么开展倾听环节的? 问题一:你运用什么方式倾听? 问题二:倾听之后你的感受或者发现? 问题三:对于倾听,你有怎样的困惑?(便利贴记录自己的想法) 小结:倾听大家都在做,但是也存在许多困惑,例如不知道如何让幼儿主动表达、倾听方式还不能体现差异性、倾听不知道怎么呈现。 (二)对标指标,更新倾听理念 对标《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教师寻找关于倾听的相关指标。 其中第28条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第30条指出: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 可见,倾听更加强调幼儿的主动、多元、真实的表达。这正是教师所欠缺和存在困的。
二、观察反思:马赛克倾听方法是什么? (一)初识马赛克方法:你理解的马赛克方法是什么? (二)马赛克倾听方法概念:马赛克方法是一种融合了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研究方式,它把不同的视角结合到一起,以便和儿童共同构建一幅有关儿童世界的图景。 (三)马赛克方法的内容:马赛克方法使幼儿有“一百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观点。每种工具,如拍照、幼儿园之旅、地图制作等,都提供了一个碎片。当我们把两种工具组合到一起时,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当我们把一系列的工具组合到-起时,我们就可以更为详尽地了解幼儿的看法(见表2.1)。 聚焦一日保教质量提升,结合案例《被子旅行记》分析: 1.案例中运用的方法有哪些? 2.案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或者想法? 小结:它是建立在一种积极的、全纳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它将观察、访谈等传统的质化研究方法与参与式方法结合起来。在参与式方法中,儿童直接参与有关研究材料的建构和讨论中,而不仅仅作为研究的对象。 四、实践验证:游戏图式,支持幼儿成长 (一)教师带来各自收集到的“冷落一角”,谈谈该环境的现状。 (二)以段为单位,选择一处进行马赛克方法融入设想 (三)交流分享讨论的设想 (四)经验复盘:现在你对马赛克倾听的理解是什么? (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写到便利贴上,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便利贴张贴在教研刚开始张贴的下面) 总结:对比教研前后教师的思考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面对马赛克倾听方法,从初印象到运用之后的习得。将现有的以表征为主要倾听方式,慢慢转向多元化的倾听。马赛克倾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碎片、不同的方式,看见完整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