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是课堂有效学习的有利保障。科学教研组就“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展开了第二次教研活动,活动有幸邀请到鹿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王远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两个课例进行点评。
01
· 《用沉的材料造船》·
张超老师借助学生熟悉的铝箔这种在水中沉的材料模拟造船,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新的认知。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艘可以稳定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充分认识到如何用沉的材料造船。
02
· 《改变运输的车轮》 ·
早上第三节课,潘老师执教《改变运输的车轮》一课。课堂上潘老师利用纸箱、滚轮和小车,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车轮改变运输的历程,并且通过实验测试和讨论,形成总结,车轮的作用是减少摩擦力,让运输省力、省时、灵活、方便、平稳。随后,潘老师还和孩子们探讨了车轮的演变历程,从形状、材料、重量等角度观察车轮的变化,并且联系了制作车轮需要的技术,又一次解释了技术和工具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最后,潘老师联系生活中的轮轴工具,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了工具中的轮和轴的特点。
专家引领
小学科学教研员王远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比如《用沉的材料造船》课例中让学生在造船过程中不断尝试如何改进才能造出能载重、平稳安全在船,《改变运输的车轮》 中学生模拟运输,多个角度考虑车轮的作用。两位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和引导探究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最后王老师还针对课例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此次活动的开展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有效课堂教学以及高效课堂教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