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观察(二)——发现一日活动中的主动性学习
一、幼儿深度学习行为观察与分析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观察虽有认识,但理解模糊。主要表现在对观察法特点的理解不充分,如教师虽然知道观察需要看、需要记录,但忽略了观察法的“客观性”,容易将“指导”混杂在“观察”之中;
2.教师观察有目的,但缺少科学的观察方案。表现在教师观察目标不明确,以及观察偏重个别幼儿,对对象的选择较为随意;
3.教师具有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但分析流于形式。如对幼儿行为的分析既缺乏言语、动作状况的分析,也无幼儿能力发展等具体经验的分析;
4.教师观察有一定的外部支持,但力度不足。教师对于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了外在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观察时需要一系列外部条件的支持,包括环境、时间、相关设备和激励措施等,在观察过程中,幼儿园对于教师相关材料往往是“有”即可,并没有对材料本身的规范性进行深究,教师处于被动状态,且由于观察时间、幼儿安全的限制,观察设备的简单等因素都导致不能很好地实施观察。
二、幼儿学习行为观察与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因为幼儿在游戏中呈现出的是最本质、最自然的状态,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幼儿。
观察也是对幼儿游戏实施指导的前提,教师了解了幼儿具体的兴趣及实际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可以找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对活动内容、材料进行调整,对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对幼儿观察结果的分析也是调整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主要依据,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幼儿深度学习行为观察与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1.幼儿的游戏环境,包括游戏空间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等物质环境,及为幼儿游戏创设心理环境;
2.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主要指游戏中幼儿的游戏兴趣、态度、情绪和规则意识等;
3.游戏过程中的事件,主要包括游戏过程中的游戏情节、因游戏情节而引发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语言等。
四、幼儿深度学习的观察方法
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等。
五、幼儿深度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的策略
1.观察分析前
教师在观察分析的准备环节,教师使用到的策略有:知识储备策略、任务明确策略与工具齐全策略。知识储备策略是指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任务明确策略就是教师在观察前要确定观察目标、锁定对象,明晰观察内容,即找准观察的“眼”,从游戏空间的创设、幼儿参与游戏的状况、材料的投放、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互动的情况、幼儿游戏水平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置问题的情况等方面来确定;工具齐全策略是指使用手机、便签纸、计时工具、记录表格等常用工具,且工具的选择应视不同的观察情境、不同的观察内容、不同的专业能力水平以及使用习惯来确定。
2.观察实施中
在观察实施环节,应根据游戏开展的不同时段,及时转换观察方法,一般游戏开始和结束环节采用扫描式观察方法比较适宜,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采用定点观察或是追踪观察法比较适宜。还应根据不同幼儿年龄确定不同观察策略,如小班处于平行游戏水平,采用扫描式观察、定点观察法可观察到幼儿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游戏兴趣与注意的持久性;中班幼儿是自我意识和自信发展的关键期,采用定点定人观察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孩子的游戏欲望和主动性,在观察中推动游戏的发展,顺应幼儿个体的发展;而大班幼儿求知欲、表现欲旺盛、解决问题能力迅速提升,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采用追踪式观察,可追随每个孩子经验发展的轨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需强调的是,应在不同游戏中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联合使用多种适宜的观察方法。
3.观察分析后
在游戏行为观察后的评析环节中,教师应根据理论及观察依据对幼儿游戏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分析,调整教师行为,分析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