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鹿城区教师培训日志表
培训项目名称 | 评估指南背景下教师如何做好师幼互动 | ||
培 训 日 期 | 2024年10月9日 | 项目负责人 | 陈林 |
应 到 人 数 | 19 | 实到人数 | 19 |
到 课 率 | 100% | 培训地点 | 教师会议室 |
学员出勤情况 (请假、旷课等) | 无 | ||
培训课程、任课老师、任课教师满意度 | 一、培训背景与目标 在《评估指南》的指导下,幼儿园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师幼互动作为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并掌握有效的互动策略。本次培训旨在提升教师对师幼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培训地点 幼儿园多功能厅及各班级教室。 三、培训内容 (一)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 1.师幼互动的定义与意义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进行的相互交往和沟通。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2.《评估指南》对师幼互动的要求 《评估指南》强调教师要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幼儿学习方式的解读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与周围环境、人、事的互动来实现的。师幼互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幼儿认识世界、建立关系,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师幼互动的实践策略 1.因学而动——为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而动 • 了解幼儿学习特点: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体验等方式学习,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活动。 • 创设互动环境:教师应创设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安全性的互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 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给予其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学习,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因人而动——根据幼儿个性差异而动 • 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 个性化互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和策略,如语言、表情、动作等,与幼儿建立个性化的互动关系。 • 关注幼儿情感需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安慰,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3. 顺势而动——顺应时机、形势,当动则动 • 敏感捕捉教育契机: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幼儿活动中的教育契机,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 • 灵活调整互动策略:教师应根据活动的进展和幼儿的表现,灵活调整互动策略,如提问、讨论、示范等,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学习。 • 鼓励幼儿表达: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处处可动——处处都有师幼互动、处处皆有教育 • 融入一日生活:教师应将师幼互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晨间接待、户外活动、区域游戏等,使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与教师进行互动。 • 利用多种互动方式:教师应利用语言、表情、动作、体姿等多种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营造愉悦的“互动场”,提高互动效果。 • 关注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发展,通过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师幼互动中的高水平提问与有效鼓励 1. 高水平提问 • 提问的目的:高水平提问旨在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拓展思维,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 提问的策略:教师应采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通过追问、反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 提问的时机:教师应根据活动的进展和幼儿的表现,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避免干扰幼儿的正常活动和学习节奏。 2. 有效鼓励 • 鼓励的作用:有效鼓励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 • 鼓励的方式:教师应采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用语,如“你真棒,因为你画的小房子很漂亮”“你真聪明,因为你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眼神交流等方式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 • 避免无效鼓励:教师应避免使用笼统的、模糊的鼓励用语,如“你真乖”“你真能干”等,这些用语无法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之处,也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四)师幼互动中的情感陪伴与心理疏导 1. 情感陪伴 • 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应与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 关注幼儿情绪变化: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幼儿调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 共同参与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学习、游戏,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2. 心理疏导 • 识别幼儿心理问题:教师应具备识别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如倾听、理解、安慰等,帮助幼儿缓解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 引导家长参与: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四、培训方式 (一)理论讲授 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学家、资深教师等,就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高水平提问与有效鼓励、情感陪伴与心理疏导等内容进行专题讲授,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师幼互动的内涵和要求。 (二)案例分析 选取优秀的师幼互动案例,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案例中教师的互动策略、幼儿的表现以及互动效果等,引导教师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升自己的互动能力。 (三)小组讨论 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就师幼互动中的具体问题或困惑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教师积极发言、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四)角色扮演 组织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师幼互动的场景,让教师亲身体验不同互动策略的效果和影响,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观摩学习 组织教师到其他优秀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其他幼儿园在师幼互动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 五、培训效果评估 (一)问卷调查 培训结束后,向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训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培训后的感受和收获等,以便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二)教学实践 鼓励教师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评估教师的互动能力和教学效果。 (三)经验分享 组织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活动,让教师分享自己在师幼互动中的成功案例和心得体会,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 ||
学员学习情况 (课堂纪律、活动参与、作业完成) | 每个学员能认真参加培训,仔细做好笔记,并能及时上交作业,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 ||
培训组织管理情况 (培训场地、资源提供、活动组织) | 场地干净整洁,设备齐全,组织有序。 | ||
是否有领导、专家、其他相关人员参与听课 | 无 |
记录人: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