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暨林涵慧名师工作室活动
【温州市临江小学】深耕“教学评”,赋能新课堂

为积极践行义务教践行育新课程标准新理念,深度探索“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温州市临江小学语文组暨林涵慧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教学评一致性”为主题于10月17日与11月14日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第一场:聚焦朗读指导,构建对话体系

课例展示

 

姜菲妮老师10月17日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姜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如认读、书写、组词等,让学生扎实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时结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含义,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执教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比如,“红头在牛肚子里都经历了哪些地方?”等问题,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理解课文。

教材解折

 

朱也妮老师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该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文体特点。单元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出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作者选择了贴近儿童生活的主角(蟋蟀和牛)与活动(捉迷藏),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编了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故事情节,通过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有惊无险的旅行过程,将“反刍”这一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

本文语言生动,内涵丰富。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以及说话前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角色的心情变化:红头从害怕到悲哀再到感激青头,青头从着急到镇定再到安慰红头。青头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他急朋友之所急、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故事中丰富而生动的对话,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以及青头和红头这对好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反思

 

张侠老师反思:在教案和课件完成后,进行了多次试教。在第一节教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及时进行了调整,如适当加快教学节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第二场:基于转换视角,理解语言内涵


课例展示

 

胡碧纯老师11月14日呈现课例《坐井观天》,首先以游戏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接着通过对比朗读、编顺口溜等形式,落实本课多音字以及形近字教学。随后带领学生思考与理解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内容及其说法不一的原因,聚焦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创设情境促体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在玩中学习,课堂氛围浓厚。

方蓓老师解析《坐井观天》一文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2课,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情节有趣,形象鲜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初步感知寓意,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陈新老师谈胡老师在磨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的需求,关注匹配性;设定具体目标,关注可衡量;也考虑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据教学目标,再次确定教学以下教学流程。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角色,感受故事氛围;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互动设置疑问,并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是一次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我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让我们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思融入日常教学,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打印本页】

联系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028号 联系电话:0577-56961555

电子邮箱:lcqjyyjy@163.com 邮政编码:325000

版权所有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浙ICP备2024101137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