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杜丽丽工作室 |
精品资源 |
教 学 设 计
课题 | 认识新图形-角 | 课型 | 新授 |
教 学 目 标 | 1.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比较、归纳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感知角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角的图形,直观判断角的大小。 | ||
2.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中认识角、寻找角的过程,感受图形之间的关联,初步形成整体性认知,培育结构化思维。 | |||
3.通过学生自制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等活动,加深对角的感知,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相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 |||
4.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 |||
教 学 重、 难 点 | 重点: | ||
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中认识角、寻找角的过程,感受图形之间的关联,初步形成整体性认知,培育结构化思维。 | |||
难点: | |||
通过学生自制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等活动,加深对角的感知,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相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 |||
教 学 准 备 | 课件、活动单、前测单、活动角学具、三角尺 | ||
关 键 问 题 设 计 与 解 决 | 一、紧扣“联系”,引入新知 关键问题:你能不能从平面图形中找到角吗? 导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从立体图形找到平面图形,再通过特殊图形-圆和其他图形之间的对比,找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角。 师:(指着黑板上“认识新图形”的课题)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认识新图形。 师: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认识不少图形了。请看屏幕—— 课件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要求学生一一辨识。 师:这些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屏幕显示“立体图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上你还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图形? 生1:在长方体上可以找到长方形。 生2:在正方体上可以找到正方形。 生3:在圆柱上可以找到圆。 课件动态显示从“体”上提取出“形”的过程。 师: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屏幕显示“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我们看到了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真是“体”上有“面”呀!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 生:我们还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件同屏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观察这些平面图形,有一个最特殊。猜猜它是谁呢? 生:圆。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圆是弯曲的,没有角。 生 2:其他图形都是由若干条线段围成的。 师:(课件隐去圆)你能指出剩下的这些平面图形中哪里有角吗? 指名上台指一指。 根据学生的想法,从平面图形上分别截取角: 师:这些模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角。 师:刚才我们先从立体图形上找到了平面图形,又从平面图形上找到了角。真是“体”上有“面”、“面”上有“角”呀。 师:角,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新图形。 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认识新图形——角。 【设计意图】数学是整体的。任何数学内容都来自于某一知识系统,从属于某一知识结构。基于角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入角,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图形之间的关联,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与结构性。而且,相较于“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图形”的做法,这样的方式更直接也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本质特征。
| ||
二、多种方式,感知特征 关键问题:仔细观察,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导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判一判”、“数一数”这样四步骤自主完成角的特征的初步建构。 1.说一说 师:(指着上面的角)仔细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1:它们都有尖尖的头。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这个尖尖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 课件在第一个角上显示“顶点 ”、“边”、“边”。 2.想一想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起来,在头脑中想一个角。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 学生闭眼想象。 3.判一判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特征,设计符合低年级儿童思维特点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判一判”等丰富多样的方式,能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从而自主完成角的特征的初步建构。 4.数一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出示: 师:还记得吗?课前我们还找了下面图形中的角。 (出示第一行学生正例,错的订正。) (出示第二行学生错例,说明理由,错的订正)师:现在我们来把最后一个图变一变。(将上述最后一个图形中的曲线变直,如下图)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个角? 生:这是一个四边形,也是一个长方形,它有4个角。 师:还想不想继续变? 生:(齐)想! 课件将图形中的曲线变成两条直边。 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个角? 生:这是五边形,它有5个角。 师:猜一猜,接下来老师会把它变成什么图形?变成的图形会有几个角? 生:我猜老师会把它变成六边形,六边形有6个角。 课件出示将上面图形中的曲线变成三条直边,要求学生数一数,确认是六边形,有6个角。 师:如果让你接着变,你还想把它变 成什么图形?变成的图形会有几个角? 生1:我会把它变成七边形,七边形有7个角。 生2:我会把它变成八边形,八边形有8个角。 …… 师:有什么发现? 生: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原来,在我们熟悉的多边形里还隐藏着边的条数和角的个数相等的规律,大家觉得有趣吗? 【设计意图】数学世界是整体的,也是辩证的。根据角的边是“直直的”这一特征,设计出含有曲边的图形,让学生辨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化这个含有曲边的图形,把曲边变成直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的形成过程。随着变成的直边的数量越来越多,角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角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渗透了辩证的思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初步了解到,一个多边形有几条边,相应的也就会有几个角。 三、借助操作,感悟“大小” 关键问题:比一比谁的角大? 导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摆角、比角和画角的活动流程,感悟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创造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角? 生:(齐)想! 学生在小组里旋转活动角, 活动一 1.摆一摆:选择两根小棒合成一个角 2.比一比:把你的角和同桌的角比一比,谁的角比较大。 3.想一想: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吗? 交流: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发现:角的大小指的是角的开口大小,这样张开角就变大,合上角就变小。 动图:动态的角(变大变大,变小变小) 2. 画角 四、回顾全课,提升认识 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生 2:我知道角的大小跟它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角吗? 生 1:桌面上有角。(引导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生 2:黑板上有角。(要求学生边说边指角的顶点和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角,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分类的结果。 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的结尾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有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巩固了对角的认识。让学生将角进行分类,为下节课做铺垫,凸显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 |||
作 业 设 计 | |||
教 学 板 书 设 计 | 认识新图形-角 体-面-角 角有大小-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 | ||
教
学
反
思 | 本节课在课堂中,我还是比较注重知识之间的一致性,引导孩子通过体→面→角的步骤认识新图形,让学生在创造角、比角、画角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角的几何图形表象,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但在实际课堂中,发现学生对于比角的策略-点对点、边对边的方法掌握得还不是很清晰,我在引导的过程中也缺乏清晰的指令,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强调对操作活动的安排及对学生课堂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