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动态
首页
> 校本研修 > 活动动态 > 小学动态

【瓯越小学】2024下半年数学大组研修活动2:精研新课标 走进新教材 深耕新课堂

作者:朱晓冬     发布时间:2024.11.04     浏览量:

秋意深,教研浓。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为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全力打造核心素养下的优质高效课堂,10月22下午瓯越小学数学组围绕“精研新课标 走进新教材 深耕新课堂”这一主题在丁字桥校区开展数学学科大组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有高度、有深度、有维度、有厚度的灵动课堂。

【环节一:课堂展示】

   杨杨老师和四(3)班的同学展示了《平行与垂直》一课。杨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孙悟空金箍棒变化”视频引入,唤醒同学们的熟悉认知,回忆已有知识——“直线”,知识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孩子们通过动手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分类,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掌握平行与垂直。课堂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发现并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垂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陈智慧老师和四(1)班同学一同展示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课,围绕“找最短线段——垂直线段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是距离”的路径,通过层层递进的操作、判断、辨析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距离”这一概念的本质。学生通过画、量、比、想,经历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来规范、修正对垂直线段的认识,进而归纳出“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二:磨课历程阐述】

周洁老师对《平行与垂直》一课进行了磨课历程阐述。因本节课前面都是在研究两条直线位置的关系,写法是a//b或a⟂b,造成学生无法理解第一道练习题,不能正确答题。为此杨老师避开学生知识盲区,改成让学生先说一说分一分,再在梯形中找平行和垂直。针对学生无法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现象,借助层层设计的练习环节,杨老师将“不相交”和“平行线”进行关联,让学生掌握数学的语言。

史丹慧老师对《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课进行磨课阐述,针对磨课环节出现的时间分配不均的情况,进行了调整。活动一是画龙舟到终点线的最短路线,活动二是改变龙舟和终点线的位置,以及自己创造龙舟和终点线的位置。这两个活动类似,因此缩短活动一的时间,用于活动二让学生有时间调整改变龙舟的位置。课堂设计强调学生推理意识培养,在板书设计中增加发现、猜测、验证,结论,使整节课更加完整。

【环节三:单元整体分析】

彭芳老师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单元进行了单元分析,彭老师从单元教材分析、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材例题解析、教学实施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教师在单元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感悟四边形的共性与区别,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彭老师还提出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重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环节四:教师互评】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组内教师各抒己见,从提前预设到课堂生成;从课堂整体设计到教师每一环节的精心处理;从师生互动到教学评价都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为授课的老师改进教学指明方向。

【环节五:校长点评】

教学主管吴晓东校长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质量反思教学效果,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单研究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府东校区林丽芳校长认为两位老师教态从容,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教学目标落实到位,都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她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细节的把控。

独行快,众行远。本次教研活动,深入探讨新教材、新课标、新课堂的内涵与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教研大智慧,抱团取暖,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指明方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学校数学教师将继续秉持“教”以潜心、“研”以致远的钻研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师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陈智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