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计划总结

施东荣名师工作室2023年度小结

作者:周筱 发布时间:2024.11.24 浏览量:

施东荣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秉持着“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扎实且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教师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这一年,施东荣名师工作室力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通过理论研修,立足素养课堂,促进工作室成员成长为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以此带动更多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团队建设与专业引领

工作室主持人施东荣老师充分发挥其在学科领域的深厚造诣与丰富经验,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学习活动,如教育理论讲座、教学前沿动态分享等,为成员们搭建起广阔的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团队整体教育素养。在其引领下,工作室吸引了一批来自不同学校、各具专长的优秀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积极向上的教育团队。大家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氛围中,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二、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

工作室将教学研究作为核心工作之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项目。聚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如“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等,通过深入课堂观察、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与模式,并在成员所在学校进行推广应用,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鼓励成员大胆创新教学实践,积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教育 APP 等,打造出富有活力与创意的新型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教学研究项目——《指向习作的微课程研究》。习作能力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高级形态,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写作技能,更好地表达与交流。目前小学习作能力培养、项目化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借助微项目统整学习结构,在聚拢、融通、赋能中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探究指向习作的微项目策略,优化实践效果,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课题从联动教研和主题教研两大路径出发,首先精准定位习作能力,形成单元微项目序列案例。其次,立体提升习作能力,提炼指向习作的微项目策略:真实情境聚拢习作经验,多维统整思维力;读写结合融通习作活动,分层创生写作力;评价赋能靶向习作素养,多元更新评改力。接着,探索搭建微项目阶梯式、裁剪式多样格式。最后,归纳提炼指向习作的素材支架、语言支架、评价支架如此多维学习支架。 

三、教师培养与成长促进

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工作室建立了完善的师徒结对机制。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在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总结等各个环节给予一对一指导。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让青年教师有机会近距离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技巧,并在课后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此外,还积极为成员提供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锻炼能力,众多青年教师在工作室的培养下脱颖而出,在各级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逐渐成长为学校乃至区域内的教学骨干力量。 

四、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 

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工作室成员共同编写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资料,包括校本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集等,这些资源不仅满足了成员所在学校的教学需求,还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共享,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与参考范例。同时,建立了工作室专属的线上交流平台,成员们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心得、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研讨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交流与合作更加便捷高效,进一步扩大了工作室的影响力与辐射面。 

回顾过去,施东荣名师工作室成果斐然,但我们也深知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五、困惑与反思

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就是时间的问题。每个老师的工作量都是满的,所以平时她们都很忙。除了工作室的活动,还有教研组、校级、区级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有时安排了一次活动,不得不因为其它因素而延期更改。因此,工作室相对需要更灵活的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