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资源
首页
> 校本研修 > 培训资源 > 初中资源

校本研修方案《技艺的传承 文化的延续——竹编》

作者:徐少珍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量:


项目名称

技艺的传承、文化的延续——竹编

项目负责人

徐少珍

职务

教科室主任

联系电话

138******10

参训人数

25

申请学分

15学分

研修起始

日期

2024.9.1-2025.1.30


(一)项目简介(项目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预期效果等


一、项目背景

1、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匠精神,还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竹编工艺不仅是一种实用工艺,还是一种文化表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手工艺术的价值。竹编工艺品在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价值上都有着较高的价值,在传统手工艺制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竹编的造型多变,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的装饰特色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其重要的传承价值。

2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竹编制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竹编工作,唯有老一辈的“守”艺人一直在默默坚持。因此,保护和传承竹编艺术至关重要,作为综合实践学校有这样的义务与平台承担起对竹编艺术的推广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竹编艺术,从而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传统文化。

3、竹编制品与机械化生产的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1)环保:竹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生长速度快且无需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因此,竹编产品具有天然的环保属性,符合现代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追求。

2)轻盈与坚固:竹子的纤维结构特点使得竹编制品既轻盈又坚固,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

3)韧性良好:竹子本身具有良好的韧性,使得竹编制品可以进行各种形状的编织。竹编工艺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细、复杂的图案,也可以通过编织进一步加强制品的结构稳固性。

4)富有变化:竹编工艺的变化丰富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方法和结构设计制作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制品。

5)透气性好:竹编制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不易滋生霉菌和细菌。这使得竹编制品在制作家具和生活用品时更加符合人体健康要求

4、师资专业素养问题,我校要开发《竹编》系列课程,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非常欠缺,必须要解决老师们这方面的专业素养。

二、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教师了解“竹编”的今生前世、实用价值、装饰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掌握“竹编”的初步技艺——十字编与人字编,提高“竹编”的专业素养。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邀请具有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对全体教师进行技艺研修,采用示范演练、实操练习、交流研讨、等实践研修。

2.充分利用本校有此特长的老师进行理论研修。

3.通过试课来开展课程开发研修。

 


(二)具体目标(目标具体明确、清晰可测;表述简明扼要、逐条列出)


1.通过校本研修,教师了解“竹编”的今生前世、实用价值、装饰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掌握“竹编”的初步技艺——十字编与人字编,提高“竹编”的专业素养。

2.教师能够以“挑一压”的编制方法编出十字纹样的扇子、月亮船与以“挑二压二”的编制方法编出人字纹样的扇子,并进行装饰。

3.开发《竹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设计思路(建议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架结构图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1.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模块 :

本项目主要设计有两个模块:知识积累模块、技能掌握与实际应用模块。

2.各个模块的主要内容以及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识积累模块:“竹编”的前世今生、实用价值、装饰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

技能掌握与实际应用模块:掌握“竹编”的初步技艺——十字编与人字编,编制十字编扇子、月亮船与人字编的扇子,并进行装饰;开发《竹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模块之间是递进关系,同时又有相互促进关系。 

 


(四)课程总表


研修

模块

研修内容

研修时间

研修形式

学时

主讲或主持

(简要荣誉职务)


知识

《中国竹编——技艺的传承  文化的延续》

2024.9.14

上午

理论讲座

4

徐少珍:教科室主任、校本研修负责人、市骨干班主任、区师德楷模、市课堂教学评比一等


技能

《十字编》

2024.9.14

下午

技能实操

4


《人字编》

2024.12.20

技能实操

4


应用

《竹编扇子》

2025.1.2

试课研讨

4


《竹编月亮船》

2025.1.3

试课研讨

4


(五)研修作业要求请逐条清晰列出


1.“挑一压”的编制方法编出十字纹样的扇子、月亮船

2.“挑二压二”的编制方法编出人字纹样的扇子

3.《竹编扇子》课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