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以新课标为指引,为进一步打造真实、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精准教学,提升教学质量,8月26日下午,鹿城区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郭传兴老师莅临我校,为我校语文组开展题为《“新课标”视域下写作教学再思考》的精彩讲座。
首先,郭老师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新课标”视域下的写作要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郭老师指出,新课标虽无明确的写作板块,但取而代之的是隐含于“语文实践活动”中“交流与表达”板块的四条写作教学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以活动带动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并融入于学习任务群。此外,郭老师提出新增的任务群写作可划分为四种写作类型,并提醒各位老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更加全面地渗入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改变对写作教学的固有观念,积极调整教学模式。
其次,郭老师以丰富的实例,向各位老师提出三条具体可行的新型写作教学建议:
一、基于具体情境任务,真实地教。
郭老师指出,写作教学应当基于真实、具体的情境任务,才能建立起语文学习、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让写作回归到真实或拟真的表达与交流中,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历程中的生活事件,焕发他们的交际冲动与表达欲望,实现真实的写作。以《与朱元思书》的读写教学为例,郭老师认为教师往往将重心误置于写作技法的传授中,却忽略了对思维的培养。基于这类问题,郭老师建议教师们在精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聚焦特定的写作知识,明确设定作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填补学生普遍缺失的知识点。
二、区分不同写作类型,规范地教。
基于四种任务群写作的分类,郭老师提醒各位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加以区分,开展更加规范的写作教学。首先,郭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创造机会,并且应当坚持让学生论证,给学生用句群回答问题的机会,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以《藤野先生》的教学为例,郭老师指出问题解决应当体现完整的思维进阶过程,进行问题视域下的文本解读,要将练写落细、落小、落实。最后,以“思辨性写作”教学为例,郭老师以具体的实例举出了当下学生在该类作文写作时的弊病,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概念阐释开始”,并且“学会论证”。
三、充分使用教材资源,灵活地教。
郭老师认为,教师需要充分使用教材等资源,从而更加灵活地开展写作教学活动。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托物言志”类文章的读写转化教学为例,郭老师向各位教师展示了如何利用好教材资源,通过“课前整理”“课中指导”“课后完成”的衔接推进,实现灵活有效的读写转换教学。
讲座的最后,郭老师向各位教师强调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各位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整合,在阅读中体悟,在实践中转化,从而形成对写作大观念的深度理解。通过这场深入浅出的讲座,我校语文组教师也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写作教学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8月27日上午,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展开集体教研活动。会议伊始,九位新入职教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自我介绍,也为我校语文组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随后,语文教研组长王璇老师从“上”“止”“正”三个角度总结上一学年工作,并进行本学期的部署与展望。首先,“上”代表着“不断努力、向上生长”,王老师充分肯定了我校语文组在上一学年的付出与成果,并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也能够抓住机遇,提升自我。其次,“止”代表着“立志、目标、愿景”,王老师着重强调“中年教师的引领”与“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醒各位教师关注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实践以及语文素养命题内涵的建构,在未来的教学中积极关注省考动态。最后,“正”代表着“自我修身,自我管理”,王老师呼吁各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并为各教师分享阅读清单、观影清单,指明前行方向。
接着,八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黄丽双老师分享了她在假期学习的一场精彩讲座:《大单元教学的要件、要领与要隘》。黄老师从《罗刹海市》的教学引入,首先阐明了传统教学与大单元教学的本质区别。随后,黄老师基于大单元教学定义,介绍了大单元教学要件,并辅以实例指出大单元往往发生在文本交融地带,是一种语文的意识形态,并与“大语文”“大阅读”“大概念”“大任务”相辅相成。接着,黄老师以丰富的课例,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的五个要领:“文本+的相宜性”“学习任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作品的高阶性”“创设真实情境”。最后,黄老师指出大单元的教学要隘往往是教师的“语文视界”,因此教师应培养大概念的理解力、结构化思维的能力、人文底蕴与运算能力、项目化学习策划与组织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大单元教学。
下午,各备课组分年级展开教研,为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进行详细的讨论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