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
张汉工作室 |
活动动态 |
初中和小学的学段衔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进一步加强初中与小学的衔接,促进全区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5月19日,薛仕静初中科学工作室和张汉小学科学工作室基于“物质的变化”举行了初小科学衔接联合教研活动。
章丽老师执教《厨房里的物质变化》一课。章老师从舌尖上的美食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厨房里有哪些物质,厨房里的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在汇报总结后,归纳出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接着,学生们制作了紫甘蓝柠檬汁,在制作过程中,观察记录紫甘蓝溶液发生的变化。
伍艳琼老师执教的《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课,从面粉发酵引入,这可能是厨房里的哪些的物质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两两混合验证厨房里的物质是否会产生气泡。在学生汇报分享的过程中,明确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从而知道了面包发酵的秘诀。接着改装材料,收集气体通过使得高低不停的蜡烛熄灭的现象,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最后指向二氧化碳的作用,对课堂进行了升华。
汤陈源老师执教《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汤老师先引导孩子回忆白醋与小苏打产生二氧化碳,明确化学变化的定义。随后,学生探究实验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从蜡烛变短、水雾和黑色物质的产生,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接着,汤老师带领学生制作棒棒糖,通过加热白糖,学生观察记录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在白糖加热的过程中,焦糖是产生的新物质。继续加热勺子里留下的焦糖,焦糖从棕黄色变成了黑色的炭,炭又是产生的新物质。最后,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了生活中产生的变化及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
来自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惠民路分校的林阳彤老师带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颜色、气泡等现象追问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复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接着自主设计探究铁和铁锈的区别,用实证思维进行检验。通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落实本节课的科学概念并进行应用。
来自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叶建荣带来的《物质的变化》通过一连串的任务驱动,三个不同的魔术:红字出现,红字消失,应用显色的反应。在三个任务中,思维概念层层递进,从解释到设计实验并探究再到性质的应用。
戴文晓来自温州市第八中学 的戴文晓老师的关于《初中科学初小衔接的思考》讲座,分析了初小科学的课标,从四维目标切入,从知识线、任务线、问题线、素养线、情境线分析课例,抓住初小的衔接关键。
这次南浦实验中学、温州市第八中学和南浦小学的科学初小衔接活动,教师在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更好地明白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前概念和学业的要求,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对教材理解更加深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指向学生素养的培养。使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与初中一起共同探讨学生在心理、习惯、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自然过渡,寻找自然衔接的最佳途径、方法,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初小衔接教学方式,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