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名师引领定方向,精业笃行磨匠心——记鹿城区林海静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0次活动

作者:林海静 发布时间:2023.06.05 浏览量:

为贯彻“促进每位成员专业发展,关注每位学生个性成长”的工作室理念,推进工作室加快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发展共同体,202364日,林海静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林海静名师送教文成工作室于19:00--23:00,以工作室钉钉群学员上传分享班会设计,组员互评提建议、名师点评等方式开展了德育培训学习活动。

 

学员分享,共享共进

   首先由文成县玉壶中学的蒋金雷老师分享了《家人在,爱无边》的主题班会,温州市绣山中学王明莉老师分享了《“拼图”的技巧——增强班级凝聚力》主题班会。蒋老师通过学生介绍自己的幸福,激发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情景表演的亲情碰撞活动,让孩子了解不同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后动之以情,让学生在讨论和制作贺卡的活动中表达对父母的爱。

 

 





而王明莉老师非常巧妙地利用“拼图”,引出了“集体中如何与同伴相处”的话题。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利用“情景体验”,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思考和探究,体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以及如何与同伴交往技巧和方法;通过班级团结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团结的力量,感悟团结带来的正能量,并为班级公约的制定做了情感的铺垫;通过小组制定公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将小组公约以拼图形式呈现,进一步强化每个个体都是班级体重要的一部分,当彼此团结一致,班级这份拼图才能完整和和谐。


 

 


学员互评,思维碰撞

  吴若老师点评:

王老师的班会课设计之前,对班级有很深入的了解,明确了这节课要解决的三个矛盾,使得班会课的定位非常明确,针对性强,而不是泛泛而谈。

从目标设定来看,王老师把学生收获浓缩为4个相处小妙招,清晰简洁。从而看出这是一堂非常真实而真诚的班会课设计。

    课堂从拼图导入,简单具象有恰能贴合主题。在第一个情景设置中,王老师又很巧妙得进行了角色互换,分享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几处情境设计,虽然形式相似,但是针对的问题和预达到的目标指向都不一样。或许除了表演,也可以是给出情境,让学生想象解决的办法,或者给出一个有价值的辩题,让学生辩一辩,老师适时引导,道理越辩越明。

    最后的活动是指定小组公约,一个集体是一个个小组组成的,小组又是每个个人组成的,又和拼图的话题非常契合,我觉得海可以借拼图的意象把这节课的立意进一步提升。

    总之,这是一节定位明确,有针对性,又有实效的班会课设计,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王老师。

 

周月勤老师点评:

一、设计巧妙,构思独特

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设计有很多。我也听了不少这样的主题班会,我也开设过这样的主题班会。但这一节班会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老师以学生的全家福以及与家长平时和班主任的微信对话记录作为开篇和导入,引出本节班会课的话题“亲情之爱”。这个开头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一下子激活了学生沉睡的记忆,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们从这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父母、认识自己的父母、感受自己的父母。这个切入点选得好。选得巧、选得独特,不落俗套。通过这个角度,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到了父母爱子女的无私与奉献。

二、参与主动,展示积极

我想这一节班会课给各位老师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学生参与主动,展示积极。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到了父母爱子女的无私与奉献。他们或叙述父母一天工作的艰辛、或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他们或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或表达好好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决心。这一节班会课、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正如我自己上课一样,这节班会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学生的展示形式单一了一些,缺必要的变化。台上展示的学生和台下的学生缺少互动。另外,教师的点评缺失。我觉得一节班会课,班主任的参与不可缺少,主任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应对学生的长势进行适时的点评,以提升学生展示的质量。总之我觉得这节班会课主题鲜明,效果显著。

 

学员张静静点评:

这节班会课,王老师巧妙利用“拼图”,引出了“集体中如何和同伴相处”的话题。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利用“情景体验”,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思考和探究,体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以及如何与同伴交往技巧和方法;通过班级团结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团结的力量,感悟团结带来的正能量,并为班级公约的制定做了情感的铺垫;通过小组制定公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将小组公约以拼图形式呈现,进一步强化每个个体都是班级体重要的一部分,当彼此团结一致,班级这份拼图才能完整和和谐。

     王老师的这节班会课,以情境为抓手,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交流中经历班级相处中不和谐,让学生想要去学习积极沟通,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兴趣有效激发,从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契合了教育的“知、情、意、行”,且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这是一节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班会。

 

学员王丹点评:

蒋金雷老师今天分享了亲情主题班会课,作为同一个学校的同事,我对本校的学生背景非常了解。作为一个侨乡,我校大部分学生父母在国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大,亲情淡漠并且缺少关怀,蒋老师的此次班会课就非常有必要。对班会课的设计上我有以下看法:1.体味亲情环节可以多加入一些家长的日常工作生活视频,照片,语音,文字等片段,用多种形式去展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付出,这样学生应该会更有代入感;2.爱的碰撞环节,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做准备,课上把真实发生的事情表演出来,然后分小组讨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最后由班主任总结升华。班会课后可以在做一个课后延伸,亲情卡表达爱意的后续。

 

导师点拨,引领提升

  随后工作室主持人林海静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班会课设计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一)林海静名师评蒋金雷的班会课《家人在,爱无边》
1. 此节班会课的设计出发点是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家庭背景情况,最后设计意图中说因为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海外,缺乏亲情关爱,希望通过班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出发点是想解决实际问题。
2. 既然很多孩子的家人不在身边,题目取为“家人在,爱无边”不太贴切,如果想说明无论家人是否在身边,爱都在,那要以大量的学生亲子关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远方的爱。
3. 本节课的设计基本上是拿了道法学科中的相关课件内容,只有前面部分的家校对话是真实情境,但需要设计问题,设计环节让学生思考体悟。班会课与道法课不一样,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得到感悟、启迪。建议要真正花心思收集亲子相处的实际案例、视频、音频,深入引导、讨论、分析。
4. 班会课一节课基本上只能主要解决一个问题,本节课究竟是解决亲子冲突,还是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关爱,还是让学生学会沟通,不太明确,“家人在,爱无边”题目好听,但太宽泛,指向不明。
5. 建议今后设计班会课一定要:明确中心议题,收集真实情境与案例,精心设计相关联的的层层递进的环节,每个环节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或要给学生怎么样的指引,多设计组织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深入思考的情境。

 

(二)林海静名师评王明莉的班会设计《拼图的技巧》
1. 本节课完全基于班本实际,通过想方设法解决班内的四个实际问题,以此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素材取自班级,表演落实于班内真实体验,让学生还原真实情境,引领学生再次体验、反思、感悟其中的道理,设计比较用心、细致。
2. 环节一总结“有伸展、有收容才能完成一副美丽的拼图,一个完整的班级就像一幅拼图”这样的表述比较抽象比较牵强,学生难以理解,导入有些不自然,此处导入部分还需动脑筋精心设计。
3. 四幕具体的情境有三幕都是学生角色表演来体验,一节课表演过多,想象一下这样的课堂是否会很混乱,学生一直在上上下下的,单一的形式也容易视觉疲劳。建议有些表演,有些拍成视频或者音频播放,还有的可以由学生故事描述。
4. 虽然本班的真实实例最贴近实际,但古今中外有很多真实的案例也有感人的情节和说服力,建议也得采用一些案例、名人金句等加强说服力,提升班会课的深度和内涵,以史论证、以情动人,让学生有画面感、有触动点。
5. 建议最后集体拼图要提升设计感,大家一起拼出班会或者班训,如果每组共同合作,拼出本节课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四个中心词:目标、团结、宽容、行动,如此设计会升华题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班主任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我们将继续潜心研究,育德启智、共同成长。所有成员应利用好平台和机会,紧跟工作室的安排部署成长,以此次“魅力班会”为载体,不断提升专业成长、锤炼工作本领,群策群力,“互学合作”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林海静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苏婷婷报道


                                  

 

林海静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苏婷婷报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