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员专区

张荣荣 行之有方,行之有力,行之有效

作者:林美珠 发布时间:2023.06.25 浏览量:


时光荏苒,入职教师已经九年。回首过往,入职的前几年如孩童般蹒跚学步;而后的几年似乎没有多大的起伏。这几年里,课堂教学难以创新,也听到有人说自己教学能力有退步;理论研究能力不足,论文多年“上不了岸”。带着这样的困惑,有幸加入了林美珠名师工作室,和美珠师傅有更近距离的学习机会。

一辆车要想到达目的地,有三个关键词,是必须的:一、它必须明确自己要到哪个地方去,导航一定要精准;二、它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油一定要加充足;三、它必须持续不断地行动。这里,方向,是灵魂;能量,是关键;创新的行动是你能否抵达远方的核心。

精准“导航”,行之有方

在今年的6月份参加了温州市信息科技优质课比赛。3个星期不到的时间,4个课题,这是我面前能以跨越的坎。所幸有美珠老师传授经验,在她的指导下为3个星期的时间精确的规划。

研读课标,抓住核心

《初识HTML5》是新教材中的一课,没有过多的参考资料,对于课程内容的解读就需要依靠课标中的内容。本课HTML5教材上呈现的内容更多的是对HTML5语言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而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该如何抓住本课的核心呢?

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看到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强调: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HTML5”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那何不还原学习“HTML5”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数字资源带来的不同学习感受。带着这样的思考,对本课有了全新的诠释。

课堂开始,提出问题:平时碰到不会的知识,你会怎么办?这里不可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大胆交流,教师及时汇总。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可能没有感受到不同的方式带来的学习感受,于是借助这节课让学生去用视频、查看成果、学习教材、网络搜索等方式学习“HTML5”的特点,对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给出HTML5的应用案例,感受学生归纳出的特点,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深刻的感受。

有了新课标的解读,对教材有全新的诠释,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借力磨课,磨砺细节

教学设计当然还需要课堂教学的打磨。林美珠导师将工作室成员分为4个小组,分别助力4个课题的打磨。工作室小伙伴很给力,每节课几乎都有56个小伙伴听课磨课,听后还指出了很多细节问题:话太多、太满;不给予学生表达的时间;上课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很多的细节都指向对学生的关注,也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脱节。这让我意识到这是我一贯的问题。

就拿《遍历列表》这一课来说,我们时候我们的编程教学是直接从流程图到图形化编程语言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从流程图到图形化编程还需要很多的支架,而不是直接看着流程图就能编写。于是通过流程图去解读“初始化变量i在随机提问的基础上调整”、“怎么让变量i一次增大”成为解读支架,提高了学生编写程序的成功率。

一次教学比赛如此,一次常态课教学也不正是如此吗?有课标的“导航”,有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学行之有方,心中有学生,才能促成好课堂。

阅人阅书,行之有力

能量不汲取会耗光。上天给予每个人的能量都是均等的,要想有持续不断的能量,我们必须一边倾吐一边吸纳。

读人

遇到美珠老师,是我的幸运。她总是倾囊相授,也愿意不断鼓励我们成长。接触她后才发现,美珠老师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课堂。她喜欢在一线教学,这样才能引起不断的思考。她的教学智慧是在一节节课堂实践中诞生的,这是保持教师思考的关键。

读书

骨干教师可以读一些基础经典的理论,让自己在经验的基础上向前走一步。卓越教师读书必须要沉下心来,深度穷尽式地阅读。关于某一个领域的书,你要把你所能找到的全部都找来,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才能眺望远方,否则,你只能在这个小圈子里打转。你以为你研究得很好,其实别人已经走在第三条路上了。所以,我们要走出去。

这一年阅读了很多项目化学习的书,而这样的阅读让我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更加深刻,才能在实践时间和案例写作中融会贯通项目化学习的理论。

在读人中汲取能量,在读书中丰盈自己,让自己行之有力。

转换站位,行之有效

论文多年上不了岸,案例更是不会写,理论研究一直是我的弱点。也曾听过专家的讲座,听着好像会了,但是到了具体的论文、案例,“脑”表示又不会了。怎么才能突破这样的困境呢?在名师班学习的过程中,一次案例分享的机会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在那次的案例分享中,我需要分享名师金课中的人工智能项目化设计。这是我第一次绞尽脑汁去思考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分享给大家带去一点帮助。于是我站在听者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需要哪些。

温州推行项目化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多老师已经有了理论的储备,但是她们对具体的教学设计有困惑,难以下手。于是我想到以“项目手册”的设计为切入点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构建从“项目主题→核心知识→核心问题→评价索引→学习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路径,做到有目标、有内涵、有发展、有调控、有引导。

这次的分享导师给了莫大的肯定,像这样站在听者、读者需求将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整理才更有价值。于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作,论文获得了市一等奖,多篇案例获得市区级奖项。

所幸坚持,突破瓶颈,方以致远,感恩遇见林美珠名师工作室,在坚持的路上一路相伴、一路解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