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推进学习新常规
——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标,落实学习新常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品质,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3月9日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走进深度学习任务型课堂”教研活动。
孙小丽老师《海上日出》
孙小丽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课文《海上日出》,清清楚楚、层次分明地告诉了一线教师,散文教学中“美美的读”到底是怎样一番情景。整节课围绕日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子问题,颜色是怎么变化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变化?具体是怎么变化的?学生真切感受到海上日出的视觉美,学生在读中感悟,每一段话就是五光十色的画面,课堂结尾,孙老师抓住日出变化最精彩的段落,以小见大,引导学生对关键词“重荷”“冲破”的剖析,调动对自然生命的真是体验,这真是一节入景,入境,入情的课。
黄葱苗老师《手指》
黄葱苗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文《手指》,在开篇以“大拇指”为例,巧借“带着十根手指头”,抓住了漫画大师丰子恺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讲解大拇指的作用时,学生遇到了难读的字词,黄老师邀请孩子们站起来,边读边做着大拇指的动作,孩子们很快理解了大拇指虽丑,但作用很大的特点。这真是一节设计饱满、直奔主题、构思精细的公开课。
厉秋秋老师《喜鹊》
厉秋秋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文《喜鹊》。以喜鹊的生活环境为抓手,引导孩子们在第一段找出“只有”后面的短语,读好“一个( )”这样的短语,再到整句,整段的朗读,喜鹊生活孤单的情绪呼之欲出,孩子们宛如满堂孤单的喜鹊,诉说着没人陪伴的忧愁。当来了好多树和伙伴之后,“邻居”一词打破了悲伤的情绪,孩子们热情地诉说着自己的邻居,课堂在饱含友善之情的激情朗读中收尾。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感悟。
最后,各个年级段的语文老师汇聚一堂,大家捧着满满当当的听课笔记,热情地分享着对这三节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