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
叶托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转眼间,加入“叶托名师工作室”已经第二年了,两年的时间里,叶老师多次组织我们开展了各种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内容丰富,有习作教学,也有阅读教学,还有整本书阅读教学等。形式多样,既有导师们的专题讲座,又有阅读沙龙、课堂实践、评课说课等等。让我的观念得到了洗礼,理论得到了提升,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叶托老师作为1+X联读教学的先行者,身体力行地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们在课文阅读教学上践行“1+X”联读理念,每学期会开展联读课例及联读融写的习作课例研讨等,我积极参与其中,一路成长,也对“1+X”联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导师引领:指明联读前进方向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已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1”的教学,如何又拓展“X”的内容?有时候“X”被布置成课后作业带回了家,缺乏老师的指导,没有课堂上思维的碰撞,这样的联读又失去了意义。而观摩了叶老师的示范课后,我的心中便有了答案。
叶托老师在温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素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田忌赛马》第二课时,她带领学生聚焦“赛手”的反应、想法,引领学生多维度地复现了田忌赛马的思维过程。课中联读策略故事,丰富阅读。以“谁是最大的赢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表达。
还有一堂是叶老师在三门县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16学分培训活动中,执教的《剃头大师》,叶老师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拓展学生思维。课堂上通过诵读、情景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剃头大师》联读到《电视小子》,再由两个故事爱上一本书,学生不仅能体验课内链接课外的阅读趣味,妙趣横生的朗读、精彩灵动的发言更体现了联读的教学魅力。
叶老师还会开展专题讲座,结合课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精简“1”的教学,如何选择“X”,如何实现“联”。例如叶老师曾给我们带来了《联读视角下“课文+”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专题讲座。叶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1+X”联读教学,即“教材内1篇课文+X则材料”的联读阅读教学。这种教学可以分成“课文+”,“单元+”和“任务+”三种模式。叶老师点明“课文+”联读模式除了联文章外,还可以联习作、联口语交际;除了联在课后,还可以联在课前与课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运用。叶托老师的精彩引领犹如春风化雨,拨开了联读神秘的面纱,让我充分感受到联读的魅力。
二、同伴学习:碰撞联读教学火花
2023年5月23日,叶托老师的市名师工作室在瓯海区瞿溪第二小学阶梯教室,举行关于素养导向下的“1+X”联读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我也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在新课标理念下,探讨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展示不同课型的“1+X”联读教学课例。六节优秀的课例,让我对1+X联读教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活动的最后,叶托老师针对展示的“1+X”联读课例和观点报告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在课堂中创设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任务情境,并用“联读”的方式逐一突破学习的难点。那么,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合理运用“联读”来实现语文的核心素养呢?叶老师结合课例指出联读教学既可以是文本内的联结,重在发现规律性的、相互关联性的元素;也可以是文本间的联读,实现方法的迁移、思维的拓展、语言的表现。以任务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以联结为路径,以素养为导向的“1+X”联读教学,是打开语文学习的新路径,鼓励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听了叶老师的点评,我如醍醐灌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尝试以联读为径,在“联”中不断学习与思考,在“读”中实践与成长。
三、躬身入局,实现联读促进成长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参加工作室的两年时间里,我非常有幸上了两堂公开课,分别是三上的《读不完的大书》和三下《剃头大师》,像这样的磨课经历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一次磨课都得到了叶老师细致且专业的点评,从教案、课件、板贴到教学语言等各种细节,叶老师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我这个小白,陪着我一遍又一遍地打磨课堂,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细节的处理以及对文本的解读等等,同时也对联读教学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执教《读不完的大书》时,我基于单元情境带领学生创设“完成自然大画册”学习任务,将课文巧妙划分为趣味动物园和奇妙植物馆。学生们找出动物园中好玩的动物,在“读一读、演一演”的合作学习子任务中理解词语,感受不同动物的特点,发现文本表达的密码。再通过联读活动了解更多动物特点并强化课文“动作+感受”的表达方法,在情境中摘抄或学以致用仿写,既实现语言的积累,又对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课堂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1+x联读带动学生阅读面的拓展,阅读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
对学生来说,联读能拓展阅读视野,更能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对老师来说,联读倒逼教师做好文本解读,让备课更有方向,教学内容选择更为精准。两年的工作室学习,让我感受到了“联读”的魅力,以“联读”丰富阅读方式,用“联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愿今后的“1+X”联读教学路上,我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