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李莉 班级整本书阅读的那些事儿

作者:叶托 发布时间:2023.06.20 浏览量:

本学期,关于班级整本书阅读活动,我和孩子们共读了《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京剧的故事》《鲁迅传》《朝花夕拾》这几本书。前3本是应六上快乐读书吧所要求共读的儿童成长小说,这些书目学生在暑期已有过初次的阅读,对此班级里展开了丰富的阅读交流。《京剧的故事》根据课文《京剧趣谈》联读拓展的读物,而《鲁迅传》是基于六上第八单元鲁迅专题所研读的第一本专著,有助于学生了解鲁迅生平与时代背景后,更容易上手阅读《朝花夕拾》。

关于班级阅读,每学期初会制定阅读计划,规划本学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学生有书可循,有书可读。班级内采购书籍放置书架,随取随阅随放,极大提高书本利用率。每周一节阅读课,有导读、有推进、有交流,以及每月阅读之星的评比,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阅读收获。除营造阅读氛围,设置阅读激励等措施外,我将日常的班级阅读活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有痕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每共读一本书,会采用“大花脸”的形式在书本里圈圈画画,用不同颜色笔圈点批注,让读书留下痕迹,留下思考,留下深度。现在学生也习惯拿到一本书,便会动笔圈画。

2.阅读有思

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借助导读单来促进学生阅读思考。导读单则抓住文本特点来设计,例如成长小说则抓住主要人物来梳理。阅读《童年》时以人物环形图梳理小说中的人物、代表事件、性格特点等,有助于认识书中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也有抓住表达特点来设计阅读单,如共读《京剧的故事》,则会根据文本的介绍提取相应信息,梳理京剧知识。还有抓住目录来设计阅读单。如共读《鲁迅传》时,借助书本的目录梳理“鲁迅主要事件时间轴”,了解鲁迅人生中的三次抉择,有从放弃科举走向学堂,留学毕业后的求医,以及后来的弃医从文,这对学生走进鲁迅生平是有很大的帮助。

3. 阅读有方

当学生阅读完不同的书籍后,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我们的阅读活动。例如《童年》的阅读小报、《爱的教育》的思维导图、《小英雄雨来》的电影欣赏、读《京剧的故事》后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鲁迅传》共读后的分享交流会等等。不同的阅读交流方式能让孩子真正地动起来去读书,去思考,去表达。

3. 阅读有悟

读中有思,思中才有悟。阅读了《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相同主题的儿童成长小说后,比较这几本成长小说的异同,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梳理主人公成长路上的笑与泪。之后还会运用类似的方法联读推荐《佐贺的超级阿嬷》《我亲爱的甜橙树》等更多的成长小说,帮助学生拓宽阅读层面。

除在阅读分享课上谈发现外,也会鼓励孩子将阅读后的感悟付诸笔端,在文字中可以看见学生阅读思维的进步。例如六上第八单元,我与孩子们一直徜徉在鲁迅的文字中,课外阅读的《鲁迅传》,及时补给了人物生平与背景资料,为学生了解鲁迅的多面性奠定了基础。鲁迅是一位伟人,但同时也是一位普通人,爱玩,淘气,爱吃甜食,会抽廉价烟,会有负面情绪,也爱八卦等等。借助导读单的推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的是鲁迅鲜活、完整、平凡的一面,而不是单一化、符号化的伟人形象。

有时还会在阅读课上进行思辨,例如鲁迅专题学习后,不禁产生疑问:鲁迅的文章该不该从课文中删除?这也是网上热议的话题,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甚欢。有说鲁迅文字晦涩难懂,初读《朝花夕拾》就不知其意;有说鲁迅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讨论中,我们发现“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相遇,有时候是需要时机。”,虽初读鲁迅只是不求甚解,但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随着阅历的增加,多少会有些孩子能懂得其意。

 

阅读的魅力无可估量,因为“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承载人的灵魂,把人带向远方。”所以教学时一直坚持班级阅读,鼓励学生随时而读,随地而读,让阅读发自内心,让阅读成为我和孩子们一直行走在路上的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