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黄西欧 浅谈如何设计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作者:叶托 发布时间:2023.06.20 浏览量:

加入工作室的两年里,在叶导的带领下,感觉自己好像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回首过往,叶导总是会精心安排每一次的学习,从导师们的专题讲座,到阅读沙龙,以及课堂实践活动,叶导还会让我们参与到磨课、评课当中。形式丰富,内容饱满的学习活动让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在这么多的研修活动中,叶导特别注重“1+x”联读以及整本书阅读。通过这些学习,也让我更加重视班级的阅读活动以及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整本书阅读教学肩负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文化自信和加强语言运用的任务。因此,设计好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讲结合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导读课课例和叶老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讲座来谈一谈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

一、三步走帮助设计教学

1. 阅读书目 找准兴趣点

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先将书本看完,明确这本书讲了什么,有什么特色,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去设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一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本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谣朗朗上口,文字少,内容丰富有趣,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阅读,能很好地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这一课的导读课时,我更多的是带着学生去朗读更多不同类型的童谣,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童谣的魅力。

2. 提取核心价值 找准生长点

在叶老师对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讲座中,她提出教师要精准提取整本书的核心价值,特别是中高段的阅读,要明确一本书的核心价值,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本书有所成长,不仅仅是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还要找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长点,学生在哪一个方面比较陌生,需要提升度更高。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一节阅读课。

3. 设计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当有了上述两点的基础后,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就要思考如何放大学生的兴趣点,在《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节导读课中,我通过设计瑶瑶这个卡通形象,创设布置童谣展的情境,再通过介绍不同形式的童谣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等这一系列的环节设计,放大了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童谣的兴趣。

当然,一节课不仅仅是玩,我们还需要设计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有所成长。在设计《读读童谣和儿歌》中,叶老师指出这一节课我们就是带着孩子去玩,那学生要收获的是什么呢?自然,感受儿歌的押韵之美就成了重中之重了。经过叶老师的指导,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让学生感受押韵之美。

一、读《摇摇船》体会押韵

1. 自由读童谣感受节奏

读得这么开心,这么好。那这首童谣一定也难不倒你们了!自由地读一读吧!

2. 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引导要会停顿、有节奏感、正确流利。)

3. 谁能边做动作边读呢?

4. 随机采访:加上动作读,有意思吗?

童谣还可以边做动作边读,让童谣更有意思了呢!(板贴:边做动作边读)

    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吧!

5. 体会押韵。

   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觉得这童谣特别朗朗上口呢?这是为什么呢?秘密就藏在最后一个字里,看看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那我们再来听听谣谣的朗读。

原文:              摇摇摇,

一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还有饼儿还有糕。

        改读:

摇摇摇,

一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贝,

糖一包,果一袋。

还有饼儿和可乐。

反馈交流:你觉得谣谣这样读有韵味吗?

6. 揭示概念押韵

原来儿歌中的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都是相同的韵母结尾的,这就叫押韵。儿歌和童谣一样,往往每行或隔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特别有韵味。

7. 回顾童谣,感受押韵

是不是童谣都有这样的韵味呢?来看看刚刚读得《小刺猬理发》(学生读),它有没有押韵呀?

还有上个学期学过的《小书包》(学生读),这首是不是也押韵呢?

这学期学的《小青蛙》(学生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童谣有了押韵,读起来就更朗朗上口了呢!

我通过学习《摇摇船》这一首童谣,让学生了解押韵,再联读书本中的童谣,让学生自主发现儿歌中押韵的秘密,同时通过朗读感受押韵之美。这样一步步分层设计,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三要点营造有趣有质课堂

1. 轻松的课堂氛围

叶老师说,上阅读课时最重要的是创设和学生聊天的氛围。阅读课不同常规课,导读课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一本书的阅读兴趣,推进课是根据文本特质来进行专题课研究进而撬动整本书阅读,同时也要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且知道接下来往哪个方向读这本书,阅读后分享课是聚集学生阅读成果,体验阅读成就的重要路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堂,上课的时候氛围应该轻松一些,让学生能够在聊的过程中,畅所欲言。

2. 开放的课堂环境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感悟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课堂上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因此,阅读课堂上应该是开放的。

3. 清晰的课堂结构

对于《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课,虽然是带着学生去玩,在玩中感受童谣的魅力。但是对于如何玩,教师应该有清晰的构架,因此,我想到叶老师说一节阅读课最好的就是设计三个板块。

在《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课中,我设计的第一个板块就是通过教学《小刺猬理发》,了解在读童谣时要有节奏,学习《摇摇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我们可以边做动作边读,不同的儿歌需要配上不同的音乐,同时还感受了押韵之美。第二个板块是通过展示多种童谣,比如读方言童谣、编数字童谣、玩拍手童谣,让学生了解童谣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他们对童谣的兴趣。第三个板块是为日常阅读做准备的,在这里我通过微课教习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同桌展示朗读巩固读童谣的方法,激发课后阅读童谣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学生自我主动思考动机,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使学生对阅读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期待。

 

结语

以上是我结合叶老师的讲座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我想,对于整本书阅读,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还能跟着叶老师继续学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能力,提高核心素养。同时,我也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多向叶老师讨教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