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动态
首页
> 新闻速递 > 小学教研动态

五月繁花盛,送教传温情——2022学年第二学期鹿城区小学科学第3次送教活动

作者:徐洁茹     发布时间:2023.06.19     浏览量:

2023512日,山河丰盈、暖风微醺,来自温州市实验小学的孙佳桢老师和温州市沁园小学的汤陈源老师前往双潮小学,为孩子们送去四节精心准备的科学课。

 

孙佳桢老师执教的第一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让资源再生》,孙老师提前布置了“造纸”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再生纸,充分的了解和体验自制再生纸的整个过程。在本节课中,先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能够供人们生存的星球,促使学生思考地球资源的宝贵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指向本课重点,即以纸为例了解资源再生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制再生纸、对比再生纸和原生纸,从而发现再生纸的优缺点,接着通过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可以不生产再生纸了吗?为什么要生产?”,结合更多资源再生的案例,使学生更清楚、明确的知道资源再生的重大意义,提升价值观。

 

孙老师执教的第二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影子的秘密》,通过找影子、造影子、变影子、玩影子的四个环节和层层递减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原因。首先是找影子,通过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身边哪些地方还有影子,进而提出探究内容,揭示课题。接着是造影子,基于学生制造影子的过程,得出影子产生所需要的三大条件,即光源、阻挡物和屏。第三步是变影子,通过提出影子“会不会变?会怎么变?要怎么变?”等问题,使学生思考和实践改变影子的方法,从而得出影子变化的原因。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起到巩固学习内容的作用,最后以玩影子(手影秀)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影子变化的奇妙。

 

汤陈源老师执教的第一节课是六下的《日食》。这节课汤老师以太阳系中地球和月球的运动为切入点,在天体公转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日食。通过利用手电筒、三张不同颜色的纸片,模拟日食现象。通过调整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现象,让学生了解日食的种类和日食形成的原因。本堂课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在活动中探究日食的形成,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乐趣。

 

汤陈源老师执教的第二节是四年级下册《简易电路》一课。这节课汤老师设计了多个活动环节。首先让学生进行点亮小灯泡的小比赛,回顾如何点亮小灯泡。接着开展第一个活动,认识“灯座、电池盒,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易电路,让小灯泡正常发光。再提出疑问:这样的电路有什么缺点吗?让学生联想到“开关”,用开关来控制电灯的亮和暗。再让学生将开关安装在电路中,并将电路用画图的形式画一画。最后同学发现如果原模原样画下来会很浪费时间,所以引入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简易电路图,用一些简易的符号来代替电器的原件。本节课,学生们学会使用新的装置连接完整的电路,并能用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利用装置建立电路的经验。

 

在本次送教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双潮小学孩子们的活泼可爱,老师们的热情好客。在课堂上,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动手实验探究、孜孜以求的探讨科学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次活动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希望孩子们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和探索更多科学的秘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