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恒工作室

探单元整体教学 育形数结构认知

作者:张怡红 发布时间:2023.06.13 浏览量: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教学转型尤为重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由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理解、能力的发展,由碎片化的知识状态转向清晰的学科大概念的形成。2022年10月13日,鹿城区2022年下半年七八年级全体教师,在温州市实验中学本部举行开展了主题为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讨。

活动伊始,温州市第二中学的黄梦蝶老师对《数学整体教学设计》作读书分享。黄老师指出数学教学存在碎片化现象,接着展示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框架,表明整体教学是从整体感悟到局部探究的一个过程,并以《分式》的案例体现了整体性教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互相转化、螺旋上升的。

      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之下,温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组以第三章实数作为切入点展开大单元教学实践。叶倩老师以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希伯索斯发现无理数的故事,并以此为引带领大家一起《再遇新数》作为章节起始课。叶老师以小学学习分数线的过程类比今天所要学习的算术平方根,让学生们体会根号这一数学符号,并通过尺规作图,一步步感受了无理数在真实世界中的存在,理解了数系扩充的原因和对新数的认识。

   温州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组基于核心素养,对浙教版八上2.6-2.7直角三角形这一部分作单元整体设计。徐美君老师以《探秘勾股数》为题带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作局部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及代数推理能力。探秘过程中,徐老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小组中获得的多组勾股数出发,与同学们一起不断地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一步步揭开了勾股数神秘的面纱,带同学们感受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探索数学中数与数之间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之后,七年级组和八年级组分别以谢作科老师和上官光毅老师为代表,以“单元整体建构”为话题对本次开课内容的设计思路分别作进一步阐述。 

首先,谢老师梳理了七上第三章实数的知识框架,指出学生在理解根号这一新运算符号的时候,他们会遇到和毕达哥拉斯同样地疑惑。因此,学生对于数的认知过程和人类历史对于数的认知过程十分相似的,新课标也提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教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于是七年级组将起始课调整为一节章节预备课,希望学生对带根号的数有个初步的感知。之后,上官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八上直角三角形单元整体设计重构前后的课时序列,通过课本中的例题发现勾股数是有无数组,且其中蕴含着代数推理的思想,借此为由思考“给定一个数,如何确定另两个数,使他们构成一组勾股数”,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对勾股定理的探究以及进一步对勾股数这一知识作相应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解释了此次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并说明了在探秘勾股数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数感的培养,运算及代数推理能力的提高。

      最后,温州市实验中学的陈希希老师以《初探大单元整体教学》为话题,讲述自开学以来,实验中学对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过程、收获及困惑。陈老师讲述在开学初,实验中学就在研究大单元整体教学,一直在思考大单元教学为什么进行以及怎么进行,对各个主题起始课时进行整体设计,思考驱动型任务,希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着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这三个整合案例,其中提到有部分的知识适合每一课时去渗透,循序渐进地突破,但是存在问题是部分课时作业不完全对标,后续作业难以跟上。结尾处,陈老师留下几个困惑,提出“大单元整体教学适合哪部分学生?”、“驱动他们的内驱力是什么?”、“载体在哪?”、“大单元教学谁来助力?”以及“接下来怎么评价?”。

   此次鹿城区2022年下半年七八年级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老师们对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以及落实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工作室教师也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加深自己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解,在课堂实践中促进单元整体数学教学的落实,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