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幼教名师工作室 |
何丹工作室 |
活动动态 |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9月的秋风打开了何丹名师工作室的智慧之门,9月22日,工作室学员又聚焦在一起勤思奋勉,为自身发展与幼儿发展共学共助。今天的讲座有幸邀请到学前儿童观察专家温州大学教授李娟博士,为老师们带来《理论渗透视角下的儿童游戏观察解读与支持》。
在李娟博士的分享中,我们再次感受到儿童观察理论背后重审理论会有如此魔法般的知识魅力。在儿童的世界里我们都曾是一个心切而率性的‘敲门人’,如何在小主人合适的时机,来拜访这个小世界,并且为这个世界带来一束开启智慧的光,这就是儿童观察的魔法之光。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在李博士的带领下,老师们分别从几个课程案例中认识到了儿童观察的知识点。
在”小地洞 大洞天”的案例中,我们认识到了对于儿童测量知识的掌握,需要去关注幼儿利用的探索工具是否具有科学性,儿童的关于测量的关键经验目前处于低阶层,通过何种方式帮助他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接着在“搭国旗”的观察案例后,教师们开始思考与应用观察理论。教师们非常认真的展开组内研讨,然后老师与博士互换了思维,积极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作为观察者应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主要目标方向,在介入到幼儿活动前要确认幼儿的心理表征是否出现为节点。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从认识到认知冲突不平衡,然后不断同化、顺应冲突中得到质变和量变,最后获得了学习认知的平衡。
接着李博士以两个婴幼龄儿童的活动表现片段为例,引发在场老师们的头脑风暴,教师要在观察中思考哪类内容是自己对儿童观察的重点。在观察视频时老师们针对两个大挑战:观察什么?观察完如何解读?面对挑战,再次点燃教师们对幼儿观察的好奇心,也有更多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李博士从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命题中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负载了某些理论”。“人只能看到他所知道的东西”帮助老师们解释了看视频时无法鱼和熊掌兼得的困惑,解开了萦绕大家许久的观察心结。
通过本次学习,教师们不但认识到如何有效观察儿童活动,并且学习了有效介入为幼儿提供发展支架,肯定幼儿反应与行为,进行高频率高质量反馈。
观察之路漫漫,影响深而远,在继续学习的路上我们依旧关注发现儿童力量,激发幼儿原力觉醒,找到理论和实践背后的发光的孩子们。
文稿:周 琼 | 摄影:李细芳
编辑:黄利跃 | 审核:郑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