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第25次活动学员感言

作者:陈琳茜 发布时间:2023.05.04 浏览量:

第25次活动学员感言

叶常绿

楠溪大讲堂每一期讲座都不曾落下,以往都是线上相约,今天能到场参加三周年的庆典,学习班主任知识,真是有幸。原本看到安排表上的班会课《520我爱邻》就十分期待,今日一听,林老师的课堂真是令人佩服。课堂上,林老师安排了真人小剧场,又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寻找应当“静”的地方,帮助邻邻修改作息大转盘,在这之后又请同学们撤回“吐槽”。从“净”到“静”、“敬”,最后到“尽”,课堂环节层层递进。

正如曾蓉蓉老师所说,林老师的课堂注重多维体验,在思维体验、模拟体验中学生在课堂中真正走向了自主思考,达到了情感共鸣。课堂结尾更是令人惊艳,林老师从邻居引申到同桌、出行邻座、邻省、邻国,让学生感受公民道德的基础上,领悟大国风范,最后又以一道公式落脚到“520”,课堂的巧思让人敬佩。我想“和谐爱邻”的思想未来定能真正渗透进孩子们的生活,这宝贵的四十分钟也给我们这些班主任提供了优秀的班会课示范,受益匪浅。

王丽君

楠溪江山景秀丽,楠溪大讲堂风光无限。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楠溪德育大讲堂的三周年活动。在《520 我爱邻》这个小学班会中,我看到了林老师为这节班会设计了多个体验活动,比如号召同学们为邻邻晋级“好邻居榜”出招,“和睦小区示意图贴一贴”、“和睦剧场”、“更新时间转转盘”等,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深刻感受创建和谐小区、体会文明的重要性。在《《“无废”vlog生成记》中,金老师和永嘉中学的高二学生们更为我们展现了一节生动的高中班会课。在课上,高二的学生们创意无限,为制作生态文明的Vlog出谋划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体验发展与共生中生态系统平衡,并承担现代生态文明的责任。

在下午楠溪德育大讲堂的三周年仪式中,我聆听各位老师们对楠溪德育大讲堂三年来的努力,正是这群先行者们的孜孜不倦地开拓着,我们一线的班主任才有了专业方向的更多引领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特别感恩有楠溪德育大讲堂这个的一个公益平台,在这我们可以听到很多德育智慧。

许婧

每次听班会展示课,总是能再一次刷新我对班会课的认知。四年级的班会课《520我爱邻》的邻里问题就来源于学生身边,问题情景重现就是小区里日常所见的事,解决问题的锦囊更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之于学生,回馈于学生,提升孩子的公民道德素质,回馈给社会。

高中的班会课《无废vlog生成记》让听后的我陷入无穷的思考。金老师以拍摄vlog为线索贯穿整节课,用学生前一晚寝室制造的垃圾为切入角度,穿针引线,让学生探讨、体验、反思,生态文明教育就这么沁入学生心尖。课的结尾金老师这样说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堂好的班会课就像一颗小石子,丢进学生心田,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后劲十足,意味深长。

周俊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思考班主任在德育创新思维上应具有新目标——成为反思批判型教师,让发散性思维成为德育创新的有效抓手。我也在想,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不妨跳出固有思维,打破思维定式,用正确而精准的努力达到更远的地方。

黄月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我能在富有诗意的永嘉中学参加“三周年楠溪德育大讲堂”的现场庆典活动,倍感荣幸。

早上聆听的两节班会课,非常的高大上。特别是四年级林佩老师的《520我爱邻》这一节课。本堂课无论是老师的素材的选择还是环节的设计都让我肃然起敬。素材方面真可以说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电梯中与小男孩的偶遇就是来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小片段,真实还原了很多不礼貌的假小子的形象。

另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活动最后的延伸环节,老师能引领孩子从邻居到邻座到邻省,乃至邻国角度去思辨:怎样更好地做一位好邻居。这些素材的选择很有层次性,孩子的视野瞬间变大,格局也随之改变。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引领孩子养成公民道德素养必定事半功倍。

下午周俊老师幽默丰富的讲座,润物无声地开启了“智慧”师爱的创新思维模式。不管是课例还是讲座都让我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

黄依蕾

有幸参加了“楠溪德育大讲堂”三周年庆典。立德树人,是大讲堂的目的。公益到底,引领清风,是大讲堂的承诺。公益,打开班主任队伍金字塔最低端的那一扇窗。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成长,有足够的空间自主发展,共创共研。在一呼一吸之间共生共长。大讲堂的价值,内蕴着成长的意义,决定了教育的追求。成就别人完善自我,德裕四方。感动于始终公益、立德树人、共生共长、德裕四方的理念。

作为一位一线教师,在参加了多场大讲堂的线上活动之后,受益匪浅。不管是在省市区获得班主任大赛的一线老师的经验分享、课例展示,还是国内德育大咖的讲座,为我提供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手段,引发了我许多思考,助力我的班主任职业成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