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工作站 |
徐丹阳工作室 |
活动动态 |
作者:徐丹阳 发布时间:2023.05.30 浏览量:
温州市鹿城区徐丹阳名师工作室关于开展“温州市首届项目化学习成果博览会数学学科(初中学段)专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教学研讨活动
为提高教师进一步学习和实践“项目化学习”,于2022年5月12日下午,在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开展了温州市首届项目化学习成果博览会初中数学学科专场,徐丹阳名师工作室全体老师参与研讨活动。
第一环节是两节项目化教学展示课。先由瓯海区外国语学校的胡亨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公开课《经济上下学——家校通行性价比的探索》。胡老师通过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成本这个问题,引出数学项目探究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年交通成本。其中对如何计算单次成本,胡老师启发学生探究影响因素有交通费,时间成本,舒适程度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整理计算,汇报展示,全程体现出教学评一致,让学生巩固了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等核心概念,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素养。
第二节课来自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的周泽施老师带来了《探索桥梁结构之拱形》,通过对抛物线形桥拱形状的设计,让学生自主认知拱桥的结构,为项目化学习提供生活知识,对跨段径n等分,探究桥拱的形状,抽象建模,让学生扮演“设计师”制作设计图纸,最后体验等分份数如何影响桥拱的形状,感悟数学的知识之间,数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之间,数学与科技和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进入第二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二级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京师数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曹一鸣教授讲座——《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与评价》。曹教授通过“跨学综合实践活动背景及其意义”“跨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目标”“跨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跨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跨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这五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如何提供学生适宜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数学本质理解与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让老师们明确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思考与表达,解决与阐述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要以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过程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曹教授也给我们例举了几个活动主题选取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应更宽泛,学习方式和路径更多元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合作能力。最后讲究教学评一致性,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指向多元目标,过程与结果并重;2.看到多主体参与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3.合理运用评价量规。最后曹教授表明跨学科数学综合与实践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增加了新内容,也提出了新要求,留有了实践探索空间,需要老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实践,促进生长远发展为目标,积累活动设计经验,提炼活动指导策略。
听完曹一鸣教授的讲座后,章才岔老师对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作出简短的小结,并邀请瓯海区外国语学校的陈利静老师以《依托发现课课堂,践行项目化学习》为案例,分享自己的经验。
陈利静老师从核心概念,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六个方面对《经济上下学——家校通行成本的探索》以及《“我”是设计师——探索桥梁结构之拱形》两节课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这两节课中,陈老师对自己参与的《经济上下学——家校通行成本的探索》进行了详细的过程分享,教师带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这节课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从陈老师的分享中,我们学习了项目化学习课程的基本构成以及如何对课程进行完整的设计。
陈利静老师的分享结束后,瓯海区外国语学校的三位学生在白福清老师的引导下,也谈了谈自己数字项目化学习的心得和感悟。
针对白老师提出:“项目化学习课堂与普通数学课堂有何不同?”的问题,三位同学各有各的看法。应童昕同学提到,胡老师上学期就在班级里开展了多次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搜寻现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她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要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黄毅浩同学谈起项目化学习提到,需要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十分有趣,这是与普通数学课最大的不同之处。胡添嘉同学谈到,项目化学习需要小组合作,组员分工,组长统计,使她觉得自己的参与感非常强。
紧接着,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戚彤彤老师和永嘉实验中学朱启国老师就数字项目化实践故事进行分享。从2021年5月起,戚老师就开始接触到项目化学习,到2021年8月,她开始了尝试。谈起如何开展项目化活动,戚老师说到自己的探索路径,从复习项目,迷你项目,微项目,单元项目开始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她还提到,学生的实践可以以生长单为支架,思考困难点,再联系数学中的知识点。
朱启国老师提出,项目化学习要有一个数学建模的思想,项目活动的阶段,要经历数据收集,分析建模,实际运用,模型检验的建模过程,也是一个数学交流的过程。他还分享了2个例子,足球运动和百米跑步都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随后,他提出两个疑问,疑问1:项目化学习,对于学科核心知识的处理,是通过项目化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为主,还是通过学科知识,解决项目化学习过程的驱动问题为主?疑问2:微项目如何融入课堂?对于这两个问题,他一一举例解释,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整个活动的最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章才岔老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项目式学习》对活动进行总结。他从2022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方案谈起,就老师们最关心的2个问题作出了解答。章老师解读了关于数学项目化学习,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对项目化学习、综合与实践的关系的阐述以及新课标下的实践性(项目)学习(作业)怎么做的问题,并向老师们提出了六个注意点。
整整一个下午,干货满满,老师们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活动圆满结束后,大家纷纷感慨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