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
陈琳茜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第22次活动学员感言
黄月华
晚上的直播间里,陈宇老师正在讲解自己笔下的《九堂必修课》。这本书对我们的班级管理是很有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特别是第三课“把学生培养成岗位能手”与第四课“制定与执行班级制度”令我受益很深。
目前,班级中的班干部慢慢有了雏形,也许是之前的经验积累,也是或许老师平时的指导慢慢让孩子成长了。如果班干部任命完毕即了事,这种情况肯定是有头无尾之举,会令班级的发展找不到应有的方向。陈老师特别重视班干部或岗位责任人确定人选之后的跟进事宜,称之为培训会。
“要把岗位责任人按照工作性质分别召集起来进行培训。培训会的时间不需要多长,把要讲的内容说清楚即可。”这样的会议可以经常召开,其意义在于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借机点评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案例,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和推动。可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会因为时间的问题,培训不到位而怀疑孩子的工作能力。
其实培训会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学生担任某个职务并不等于结束,而是全新的开始,长期且有效的培训、指导,孩子的才能才会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成长。
黄依蕾
陈宇老师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放在首位,首先要掌握基本方法,才能把“人”的工作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势必是琐碎繁杂的,随时都会有事情,工作的安排会将班主任完整的一天时间切割为一块一块的,支离破碎。在这样的环境中,班主任要想办法分清楚主次,而分清主次的依据则是看这个活动规划能否有效地发展学生,如果不能,则要大刀阔斧地删去。基于这样的理论和想法,陈宇老师设计的学生自主交作业环节、无人值日打扫卫生,自己保洁的班级保洁环节就不难理解了。正是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陈宇老师为了在班级管理中看到“人”,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将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完善地推出了班干的培养、值日生的培训等系列课程。
王丽君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今天在听了陈宇老师的讲座后,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前一谈到班主任工作,脑海中就浮现出“太烦、太累、太糟心”几个词语,我潜意识地将班主任工作看成是解决鸡毛蒜皮的事,而且还不受人待见。陈老师有句话让我醒悟:你只有提高自己工作的专业性,让别人无可替代,那么你就会被人尊重。班主任工作的现状是缺少专业性,没有理性思维、缺少教育意蕴。而现阶段我所处的班主任工作室也在不断地给予我学习的平台,让我能够学到班主任的带班育人“专业技能”,陈老师的讲座也是在手把手地指导老师们在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性地提高自身专业性。所以,学习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后在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学习中,我会更多留心,也更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
许婧
晚上有幸聆听了陈宇老师的线上讲座《班主任的必修课——班级管理方法与案例》,受益匪浅。陈宇老师就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困惑做了自己的解读,引人深思。对“什么是好的班级管理”这个问题,陈老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其中的“班级管理‘去中心化’”概念就很值得思考。班级管理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权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中心。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收获和成长,感恩。
曹妤
之前读了陈宇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收获满满,里面的班主任工作思路对我平时的工作启发颇大。
今晚在线上听取陈宇老师的讲座,学习班主任的九堂必修课。这堂课我又学习了一些高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比如班级例会的召开,班干部的灵活调整。陈老师说,班主任要对班级的控制最小化。我们要相信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自治,每一个人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小中心。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连接,相互影响,平等合作。
叶常绿
陈宇老师的讲座不是第一次聆听了,但每一次听,都有新的收获。讲座中,陈老师提到医生之所以受到患者的肯定与尊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性,而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也同样具有专业性,只有专业地管理学生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管理时,要更关注学生个体健康成长,从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等方面走进孩子的心灵,管好学生,更要理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