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老师与三(7)班的学生合作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一课。殷苏婷老师用实验操作、集体问答、知识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方式,从“天圆地方”到卫星测量,让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人们对地球形状认知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同时以技术发展为脉络,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科技进步对于生活中各种现象探究的重要作用。
课后,周琼莉老师也对本节课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她肯定了殷老师一年的专业成长,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评价语言更优化,希望教师能在评价学生表现的同时表现得更加自然;课堂内容再思考,指导老师从科学核心素养出发对课进行解构;关键问题再设计,要设计让学生有思考意义的问题。
来自瓯海外国语的科学新教师也带来了他对于“新”教师身份的理解。他在一(6)班执教《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柯老师将本课教学内容设计重构:首先提出需求,从学生想要帮助宝宝解决如何选择餐具出发,导入课题;在通过让学生观察材料,比较不同材料的性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知识;研讨环节采用了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猜猜餐具,最后回归需求,重新返回课堂关键问题帮助小宝宝选择餐具。
周琼莉老师给予新教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新教师要关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应该给予更多机会,让学生更具有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生成更有意义,也更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