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能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能合理运用观察、分析和引导策略,有效支持并推动幼儿的游戏。我园聚焦游戏观察开启了系列师训活动。
研训活动1:游戏观察的认识与理解
在第一次研训中,何丹园长从“何为游戏观察?”一问出发,重构教师们对游戏观察的认识。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
游戏观察: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收集、整理、分析游戏信息的过程。
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观察呢?
何园长解释道:“教师进行游戏观察既能提升幼儿游戏水平,又能培养幼儿的游戏品质。在游戏中我们更容易看到真实的幼儿,借助观察才能了解、理解、支持幼儿。并且,观察是课程的源泉。”
随后,何丹园长基于科学游戏研究存在:评估内容不会解读、评价工具不善运用、评价策略不会提炼等问题。提出幼儿处在最近发展区前中后的真实性评价、挑战性评价和平衡性评价,三种评价贯穿整个科学游戏过程,借助评价结果优化游戏环境、材料、内容和支持策略,让幼儿游戏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研训活动2:探究性游戏(科学区)记录与分析
在第二次日常研训中,骨干教师林思思针对小鹿游戏水平记录表使用过程中教师问题进行反馈。
接着,进行了教师白描撰写要领的学习如:白描只要描写出儿童的动作、语言、神态,不加入教师主观语言和任何形容词。任务:教师尝试现场白描另一位教师的现场行为。
随后,林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现场演练,观看小班幼儿游戏视频,并分组撰写白描以及分析儿童“学习品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水平进行了操作。
研讨结束后,各组派代表汇报。从汇报中可见教师们对游戏观察目的拟定和游戏过程梳理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对下次观察目的拟定还存在一定欠缺。
教师们梳理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建议孤立的看待游戏的观察和解读。
观察解读虽然是游戏中的重要环节,但不能孤立研修,需要以游戏过程进展为中心,系统地看待,放到整个游戏发展的过程中进行。
2.不建议采用检索式的游戏观察。
在制定观察目的时,老师们会习惯性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制定目标,从而用检索或挑选式的视角看待当下孩子的游戏片段中的合作行为,忽略完整的游戏过程、幼儿的想法和兴趣点。因此,在制定观察目的时,建议从游戏的过程进展角度制定,这样师幼才能同频共振。
3. 不建议面面俱到和泛泛而谈地解读幼儿发展。
老师们经常找寻幼儿的游戏行为判断其发展表现,这样解读容易肢解幼儿的游戏行为,过于面面俱到,同时也是浅显的、主观的发展评估。应该以观察目的为中心,以游戏推进过程为载体,以幼儿发展水平台阶为依据,有针对性和过程性的解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