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动态
首页
> 校本研修 > 活动动态 > 初中动态

【温州市第二中学】以读促写,探究“大单元”下的读写转换——鹿城区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研讨会

作者:郑雪莲     发布时间:2023.11.07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新课标”精神,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新课标落地,有效推进教学改革,11月3日,鹿城区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研讨会——聚焦“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读写转换”在温州市第二中学滨江校区进行,这一活动拓展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视野。
一、课堂展示和单元说明

基于课标解读、教材研读与学情分析,温州市第二中学的唐煊茹老师以一节精彩的《价值挖掘与合理想象一一传主形象塑造的双重魔法》课堂,带来教学视域下读写转换的教学展示。为帮助学生更精准地为读写融合搭建桥梁和支架,唐煊茹老师在形式上延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采访活动,采访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挖掘人物的价值点,通过词云图说明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对事件的梳理和筛选的过程中进一步去确认传主的核心价值点。在挖掘、发现价值点之后,唐老师引导学生迁移之前传记专题的经验,运用多种策略去丰富典型事件,丰富价值点,从而更凸显传主的精神风貌。

 

 而后,温州市第二中学的孙安琪老师带来《再现·再忆·再书写——八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写人记事的基本素养,但是对传记写作仍有一道天然的屏障。孙老师以课标为帆,从单元特质与真实学情出发,以表格为轴,梳理了七年级至八年级写人记事类习作模块的要求变化。聚焦思考,问题牵引,团队展开了最终指向“破壁”读写转换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在具体设计中,孙老师将大单元设计分解为四个层级性的阶段学习。

把握共性。专题学习,把握回忆性散文和传记文体的基本特点。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重在整合、关联学习资源,以促成结构化的学习。但是单篇文本的教学价值不容忽视。第一阶段,通过专题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单篇文本的学习中发现两种文体具备“典型事件”“注重细节”“内容真实”等共性特征。

品读个性。比较阅读,把握回忆性散文和传记文体的个性特点。第二阶段的学习,从重构教材学习资源开始。通过《美丽的颜色》与《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的比较阅读,完整梳理关注文体中的“人”,多角度关联文体中的“人”,明确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区别。

阶段检验。补充阅读,完善并检验对文体认知。学生对于新知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在正式走向读写转换前,本阶段补充阅读季羡林《我的母亲》、路明《在黑暗中大雪纷飞》两篇文章,要求学生依据所学,判断文体,并说明理由。这一次“短暂停留”既是对于传记文体的深化学习,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检验。

走向实践。挖掘并运用多种策略丰富传主价值点,叩敲人物核心形象。从挖掘到丰富,传主的人物形象逐渐变得鲜明立体。而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本单元的读写核心概念——实现读写结合,在专选事例的互动中完成对重要人物的描述。

从“共性特征”到“个性特点”,从“阅读经验”到“写作实践”,本次大单元以层级性的活动设计,带领学生消除对传记写作的畏难与疑惑,实现读写转化的“破壁”。

孙老师建议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以继续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共享传记写作经验,例如将优秀小传汇集成册,开展有声故事会系列活动,最重要的是将传记写作经验补充入写人记事类文本的写作策略地图,指导开展更多读写转换。

 

二、专题讲座

来自温州市第十七中学的周明明老师带来讲座《浅谈单元视域下读写整合的尝试》,以“写作是门手艺活”作开场,引领众教师开启叩问写作奥秘、回望教学中寻找写作匠心之密钥。

周老师的讲座以“抛困境,予方法”作为双线并行的线索贯穿讲座内容,帮助众教师走出写作中常见的“真实与虚假”“文言和写作”等困境,并且介绍了她破困境的一些尝试——“诗歌素材再创造”“情景融合式散文分段训练”“将文言学习与写作结合”。

回望教学,周老师又列举了自己与他人的丰富课例和教学作业设计,详尽阐述在大概念视域下开展读写融合的做法,例如制定每周的读写计划,安排读写+皮影戏的形式,利用《唐诗素描》学写景等等。周老师强调,“读写转换的策略是,单元整体设计先行,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日常微写作,周末需综合。”即写作思考要和实践紧密结合好。 

三、专家领航


鹿城区初中语文教研员郭传兴老师对今日的课堂展示和讲座进行总结,并且带来了《”新课标”视域下写作教学的理解与落实》的讲座,重新阐释 “新课标”视域下写作要求,给予新型写作教学思考。

“新课标”视域下写作有哪些类型?郭老师强调,“应试性写作”不再符合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以及“创意性写作”,这四项不同类型的写作更加全面地渗入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要更新新型写作的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写作精神和审美。

那么新型写作教学要怎么进展?郭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基于具体情境任务,真实地教。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下”或“真实且富有意义 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下”进行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的写作,指向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第二,区分不同写作类型,规范地教。任务群写作可以大致划分为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以及创意性写作四种不同类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能够区分不同的写作类型,开展更加规范的写作教学。第三,充分使用教材资源,灵活地教。教师需要充分使用教材等资源,从而更加灵活地展开写作教学活动,例如利用评价量化表、自主整理的学习任务单等等。郭老师不仅提供了三点策略,而且还配合着具体课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做了阐述和讲解,在座的教师都表示受益匪浅。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读写转换依然充满挑战,教师们将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