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我园园本研修工作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温州市“三朵云+九把钥匙”实践园为依托,以“促进教师真实发展”为核心理念,根据不同特质教师的差异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修活动。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一、调研需求,设计项目
开学初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需求,再结合当下课改热点和幼儿园实际来确定研修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研修的质量。如:“衔”重内容,连“接”创新——科学幼小衔接专项培训;九把钥匙之理论口袋书专项培训、项目化活动专项培训等等。
二、专项研修,提升素养
(一)灵动智慧的师德培训
师德师风是幼儿园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我园一直十分重视全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开学初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园风集训活动,还通过线上资源、师德专题例会等,组织教师学习纲领性文件,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规范教师言行,组织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如:“教师宣言、我们身边的好教师”等,以鲜活的事例树立师德高尚的教师典范,学习他人优点,弘扬先进精神。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
(二)形式多样的课改项目培训
1.“九把钥匙之理论口袋书”专项培训
我园是市“九把钥匙”的实践园,本学期我们结合园区特色课程、项目化活动,对理论口袋书进行深研。通过培训,老师们对“主题式”理论口袋书的收集、编制、研用进一步明确,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互动研讨、理论分享,让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论口袋书的收集与制作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与讨论中,提升老师的理论素养。
2.“衔”重内容,连“接”创新——科学幼小衔接专项培训
为了扎实推进课程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活动,明确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鲜明差异,了解问题所在才是突破幼小衔接的首要前提。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科学幼小衔接”专项培训。
(1)共研共学,有效衔接
在教研前期,林老师通过发放“K-W-L记录表”的方式对一线教师及目前大班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认知及目前各班开展幼小衔接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幼儿园从教育方式、生活方式和同伴交往模式都与小学有很大的差别。老师们明确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幼”与“小”的差别所在,为更好的幼小衔接打下认知基础。
(2)交流互鉴,深度浸润
教研中,林老师首先重申幼小衔接的不同层面意义,让老师们初步了解组织和开展幼小衔接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随后,林老师对教师方面的“K-W-L记录表”的分析结果进行分享。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应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和规则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的共同协作,借助有效的实施方法更能让三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紧接着,林老师借助“九把钥匙”中借助三把策略钥匙“K-W-L 记录表”“家园合作站”“理论口袋书”(即三匙),以做好家长工作、加强与幼儿之间的对话、教师深入理论学习。
(3)分享经验,衔接有力
我们开展了一月一分享活动,每月教师反馈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亮点与改善部分,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效率,让幼儿科学有效地进行过渡。我们借助手册,将幼小衔接的内容逐步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拉长衔接的时间和实践的长度,加大衔接的深度和广度,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地体验、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在经历过程中积累适应性经验,帮助幼儿一起适宜过渡小学生活!
3.“三朵云信息化”专项培训
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所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意图,读懂儿童,解读幼儿行为背后价值,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3月我们开展了“云”观察 “慧”教研——让观察分析有理有据”的教研活动。通过案例分享、视频观摩,让老师们既结合徽章库,又巧用万能公式,现场生成一段观察分析。在观察和讨论的氛围中,两两合作,生成了一篇篇有理有据的观察分析。
6月开展了“巧用云慧玩软件架构家园沟通的桥梁”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林老师以“云慧玩”软件为切入,深入探讨了云慧玩的使用优势。我们着力对“云慧玩”软件进行了研究,鼓励教师积极使用“云慧玩”开展各项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基本上能够做到娴熟地操作和使用软件。同时老师们发现,现在大多数的班级通知,亲子活动、行为习惯打卡以及幼儿的动态照片都是通过云慧玩操作实现的。大部分教师反映,云慧玩对教师在家园合作方面,如:活动游戏打卡,照片收集,通知信息这些统计非常便捷,数据整理也很方便。
4.项目化活动专项培训
(1)专家讲座。
2月10日我们邀请施昌魏副院长来园做《幼儿园STEAM(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引领教师们一起走进STEAM的世界,去感受STEAM课程的魅力。施老师通过理论知识点和案例分析,结合国内外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情况,从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幼儿园项目式学习这三个点分享了STEAM教育实践经验。他提出幼儿园STEAM教育目标重在思维启蒙的培养,即鼓励儿童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实践体验与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创造性问题能力。讲座的最后,施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STEAM的内涵、定位,并强调幼儿园STEAM 教育是以融合式的教育内容和项目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开展的,它与深度学习在多个方面高度契合,其关键是不要让孩子浅尝辄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体验、玩味,感知游戏过程中的内在机理,学会联系现实生活,针对当下问题动手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2)互动研讨。
(2)互动研讨
为了进一步支持教师深入理解项目化学习的内涵,提炼真实且有挑战的驱动性问题,4月6日,我们开展了《智慧劳动 项目撬动》教研活动。什么样的驱动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持续地去探究?我们又该如何在项目化活动中持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围绕项目主题设计的、契合课程标准的、具有凝练意义的问题,是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推动学生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此,教师们进行了驱动性问题的观点分享与碰撞。在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讲解后,教师根据班级项目课程内容进行研讨梳理,绘制了各具特色的项目活动路径图,并由代表教师进行分享。 无论是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还是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实施,都要坚持儿童立场,项目化学习一定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们要做到“学、思、做”相结合,不断提升项目化学习理论和实践能力,来促进幼儿5C能力的发展。
(3)案例分享。
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提升教师对项目化活动的实施能力,6月20日,我们开展了“展课程,亮项目”教师技能考核,每位教师分享自己班的项目化活动案例,分享中,老师们基于幼儿兴趣,发现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并围绕幼儿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学习与发展。随着课改和项目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提升。
三、分层研修,个性成长
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教师,我园将通过适应期教师培训、经验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个性化培训和输送培训等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新教师——“智”引领 ,“慧”分享
本学期我园将区级新教师培训与集团园新教师培训进行整合,以集中研修与协作组合双驱并进的方式,从环境的创设、家长工作等几方面来帮助新教师转变角色,掌握班级管理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帮助新教师获得成长。
在完成常规培训的同时,将经验型教师与新手教师进行对接,结合师徒结对,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新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职业幸福感。
1.深耕课堂,示范引领
为了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其各方面能力,及时将吸收的先进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地应用于日常教学管理中,让新老师们都更加坚定地在专业道路上前行。
(1)聚焦课堂,导师示范
为了直观的让新教师了解课堂效果,新教师导师季老师为新教师上了一节示范活动《色之舞》,巧妙地将美术、音乐、科学结合在了一起,真正体现了当前领域融合的教育思想。活动设计趣味生动,无论是借舞想象、借声创作,都注重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创作热情的点燃,营造一个声、色、形融通的艺术氛围,尊重幼儿自由地想,大胆地创,自信地说。在这样的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研训平台中,让新老师们都更加坚定地在专业道路上前行
(2)展现新姿,新秀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业务素质,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2023年5月6日、8日上午,新教师开展了“课展课堂风采 促新秀成长”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本次活动新教师共带来8节课,新教师们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成长、收获的快乐。
比如:叶程翔老师带着可爱憨厚的猪哥哥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照镜子。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学着猪哥哥扮鬼脸,大笑哈哈哈哈。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环节层层递进。幼儿不仅在照镜子中获得欢乐,还观察比较画面中主角的细节不同,并愿意讲述自己的发现。
2.以童为本,重塑环创
为了引导新老师如何看懂环境、分析环境、提问质疑,改善的过程。我们引导我们重新思考墙面环境到底应该如何适应课程、适合幼儿的经验,蕴含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判断—改变”四个步骤,让幼儿园课程真正融入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与创设的主体,并能不断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季老师生动丰富的讲解下,新教师们也跃跃欲试,以《动物朋友》为主题进行了初步的主题墙设计。新教师们充分理解到了季老师对于环境创设的经验分享,墙面设计中体现了“儿童观”“课程观”,还设置了有多个互动机制让幼儿玩起来的板块,并且能运用不同感官共同体验主题墙的丰富性。
3.锦囊妙计,以享促思
本着学习,成长,互相帮助的原则,我们的骨干教师郑薇薇老师用自己的经验为我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合格教师的桥梁。在郑薇薇老师的分享中我们收获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进行常规管理等等,面对满满的干货,新老师们受益多多,他们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交流了自己听后的思考和感悟,或频频点头认可,或反思自身的不足,或暗自立下前进目标。活动中温十一幼的陈新新和程佳乐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关于她们在工作时和孩子们一起做过的项目故事。在分享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每一个新教师也在跟随前辈们的步伐,朝着未来成熟教师的方向逐步前行。
(二)骨干教师——深度学习,助力成长
为了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发展,按照本学期幼儿园的工作重点,贴合教师个人需求,形成高质量的研究学习共同体,借助温州王畅名师工作室以及市区两级名师班,通过三模块(多样阅读、课程优化、互研互学)提升骨干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如:由王畅园长亲自开展的“求是,求实,求致远”教师市、区三坛赛前培训;《聚焦儿童经验,聚力课堂教学》区级课堂展示活动等。
四、输送培训,开阔视野
为了打破教师自身原有的思维框架,我们将有计划地采取输送出去吸收养分的方式,让部分教师先走出去。本学年不仅安排所有老师参加了教职工安全素养线上培训,还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参加了90学时、40学时、24学时、16学时培训,并安排部分老师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等等,教师在高质量的培训中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收获较多。教师的教科研成绩同比上个学期,不管是在篇数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而“理论口袋书式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研修项目获市精品项目三等奖。
本学期的园本培训已圆满完成。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一线日常工作,了解教师的需求,紧跟鹿城幼教前进步伐,精心制定园本培训内容,促使我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