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三幼雏鹰工作室职业课程培训
如何获取家长信任?
怎么做好家长沟通?
怎样实现家园配合?
让新教师无从下手的家长工作到底该如何解锁呢?一起走进11月7日温三幼雏鹰工作室李颖导师的职业课程专题培训“家长工作,你get到了吗?”,来一探究竟吧!
三份秘籍,突破家园沟通“屏障”
(一)秘籍1:沟通需要针对,才能事半功倍
培训中,李颖导师通过播放视频、假设和举例来使教师换位思考家长的心理过程,收获细致观察、及时表扬、多方回忆、细节描述和案例实物的教师策略。接着通过场景试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帮助新教师了解只有建立在平等、信任、互利平台上的家园沟通才会事半功倍。
(二)秘籍2:避免过度交流,结果适得其反
沟通时,教师不仅要反映幼儿实际问题、避免过度指责,并且要提供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如下图所示:
(三)秘籍3:沟通三角模型,建立亲密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家长是否参考教师的建议方法会因人而异——因为关系不同。教师的建议内容和需求要建立在良好的彼此信任的关系上。李教师建议新教师们可以通过赏识对方、尊重家长的话语权和加强日常联系的方法,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一个专题,把好关系装进“口袋”
随着幼儿园教育信息化2.0的到来,我们园使用幼师口袋app,不仅能使教师更专注于幼儿发展,还能使家长同步参与园所教学。令家园得以打破时空限制、转变合作方式、定期互动交流,令家长得以直观了解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与用心。那么,该如何使用幼师口袋更好进行亲密的家园互动呢?五位新教师向我们展开了详细介绍:
叶蓁教师重点介绍了AI智能相册的使用方式和作用,如:将幼儿证件照作为头像,便于后期识别;可自动归类于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便于家长查看;可自动编辑成成长册页面,使家长安心;可以将相册分类,不受时间约束。
余嘉焮教师点明了幼师口袋主题墙对师、幼、家三方的不同意义,和pc端上使用模板制作定制页的步骤。
王周未教师说明了常规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如朋友圈易被家长忽略和成长记录表的时间有滞后性。而现在的幼儿观察记录表,是“幼儿的专属朋友圈”,可以及时记录和分享、提供专业策略支持、家长还能评论沟通。
陈曦教师让我们了解发布通知可以确认落实度;发布亲子活动可从素材库中挑选合适的视频;设计班级海报便于活动反馈和引导家长后续的积极参与等技巧。
任宸慧教师首先介绍了班级日常通知的发布,可通过教师编辑发布班级、园所和幼儿发展三方面的内容;温馨提醒可选用模板进行结构考量和增减;好习惯打卡要结合现用教材、考虑家长工作辛劳和成果展示,激励每个家庭有效参与。其次介绍了班级家长联动的积极现状、其间过程和各类参与形式。
新老师们听了五位教师的细致分享,发现使用幼师口袋制作成长档案册、发布通知和打卡等家园消息会非常便捷,还能知晓家长有无漏看的情况。相册能智慧分辨幼儿人脸,不错过孩子们被教师记录下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极大增强了教师和家长的幸福指数。
听完上述分享交流,李颖导师肯定了新教师们在使用现代化软件上的主动探索,为促进家长工作打开了新的窗口。同时,补充了家庭小任务的通知编辑技巧,进一步回应了教师在日常给家长发通知时容易忽略的细节。
教师们通过对“宝贝买菜记”和“特别的我”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获取了对编辑内容注意事项、格式要点的把握,和要明确交待任务,语言精简、要求具体和跟进反馈的通知策略。
三场对话,拨开家长工作“迷雾”
为了更好解决家长工作方面的教师真实困惑,李颖导师将家长工作的前期问卷问题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并请在场新教师们根据现有困惑记录并分类。
教师们的问题被分成日常沟通组、家园活动组和麻烦来了组,现场以分组沙龙的形式邀请了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陆李平、缪彬彬和陈艳超三位导师。通过导师现场带队小组研讨,集思广益探索家园有效沟通的新经验、新举措,帮助教师解决家长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她们通过对自身经历的讲述,不吝传授自己的宝贵经验,使新教师们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本次雏鹰工作室的职业课程培训,不仅为新教师们创设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做家长工作的思路。还有效帮助了新教师提升家园沟通意识和工作质量。愿三幼全体新教师:
不断学习,提升沟通技巧
充电赋能,携手家园前行
以真心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一起“爱满家园,幸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