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进浙江省作业改革温州试验区建设,完善温州区域素养作业体系建设,2023年9月25日下午,温州市作业管理实验学校申报方案解读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实验学校五楼会议室召开。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寰宇携本次方案解读评委陈慧诚、李新平、郑道春、章才岔、曾孙丹、兰衍局、陈昆亲、林爽、吕小玲、林雪微、郭青松全程参与指导。各校参评的教学校长或教学主任结合本校的作业管理实践,对作业管理实施作出精彩纷呈的特色解读,展开干货满满的分享交流。
构建模型、数字智能是作业管理的关键词。来自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的张政老师作了“基于变化,研究变化——重构校本作业生态”的主题分享,以主题教研、常态研讨、精细管理、评价引导构建榕园闭环作业生态,将作业调研、作业行为、作业品质作为作业管理的行动支点。
温州市第三中学黄成雅老师从学情出发,介绍“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宽幅差异学情的初中作业管理研究”,分层实施基础作业,稳步推进项目作业,迭代升级智慧作业,并提出后期的问题跟踪、案例整理展望。
温州市第四中学的徐洁茹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基于数据的学生自主作业讲评课的开发与实践”,通过“数据采集、生成报告、开设学生讲坛”探索学生自主作业讲评的可行路径。
温州市绣山中学的魏为升老师分享了“基于学习进阶的校本作业设计实践研究”,提出了“构建作业整体优化系统、设计指向自我的分层作业、重塑作业研发范式”的三大目标。
温州市仰义中学的余金全老师基于现实,聚焦实效,关注作业的学习力提升效能,认为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督导与评价,教师要做好设计规划,学生要形成规范。
关注学情、差异发展、能力提升是作业管理的出发点。
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林秀艳老师认为,作业设计与管理要指向“学会学习”,介绍了“精准分析”“学科工作坊”“青年说”等教师层面的活动,以及良性互动的学生学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社交情感能力、交流协作和资讯科技能力为目标。
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陈珊景老师动情讲述基于“温暖、生长、开放”情怀积极探寻作业讲评课型新样态的故事以及实践过程中生发的序列“小美好”。
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王香芬老师分享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讲评课型的开放与实施”,指出要基于情境设计作业、基于实践发现问题、基于问题提供支架、基于研讨完善成果,关注学生素养,帮助学生学有所成。
龙湾区永中中学朱学璋老师围绕“核联度评”的核心理念,解读了永中的项目化学习作业开发与实施研究方案,践行团队有梯度、课程有效度、作业有限度、评价有实效。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庄蓉蓉老师以“坚守·迭代·创新”为理念,介绍了发现课视野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以高质轻负的作业观、实现思维跃迁、迭代作业评价来助力学生发展。
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金老师认为,作业管理要形成一定的素养作业范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开展主题研究单元作业课例。
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张群武老师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弹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关注学情,展示了结构化、可操作的作业流程图。
17位学校代表从“设计、开发、研究、管理”多个维度对校本特色作业的实施进行了介绍。聚焦作业改革中的“可为”和“应为”,各区县学校的一线老师凝心聚力,不断思考和追问,探寻作业的价值生长点。
课题组评委章才岔老师从“作业能不能有个更新迭代的过程”“如何控制作业的量”“作业的展示不能忽略后进生作业”等维度精准点评各个参评学校关于作业管理的实践。评委陈慧诚老师、林爽老师、吕小玲老师也进行积极点评并提出有效的指导意见。
活动最后,评委张寰宇老师精准总结,在高质轻负背景下,作业的迭代更新不仅关乎教育质量、学业质量提升,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作业改革不代表否定传统、常规作业,只关注项目化、素养、微作业等特色作业;同时,后续的数据使用和优化也值得思考。
张寰宇老师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为结语,期许温州教育人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打通课堂、作业与评价,走出创新之路,不忘减负增效的初心,且行且思,绘制教育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