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资源
首页
> 校本研修 > 培训资源 > 学前资源

【温二十九幼】共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温州市第二十九幼儿园园本培训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1.04     浏览量:

主题

共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时间

2022.11

地点

会议室

主讲人

吴若珺

参训人员

全体教师

内   容

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之我见

1. 教师围绕指南的具体项目指标结合本班实践操作过程发言。发言指向实际工作中的优点、不足或者困惑的难点提出,集体进行讨论。

【一组】

陈晓莹:针对B10指标,认为场地空间大、光线充足,硬件设施好,但是在雨天器械摆放问题需要调整,反思如何在晨锻时有更多样的玩法。

项薛丹:针对B5指标,提出感统室的活动较难准备的困惑。

齐雨欣:针对B7指标,提出数学活动不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的困惑。

李卓凝:针对B9指标,基本能做到家园共育,但是家长没有很多机会体验幼儿园生活。

金纯婧:针对B6指标,发现在幼儿游戏的时候,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王才和:针对B7指标的20点,发现自己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偶尔会存在消极等待的现象,反思自己对活动灵活度的把控。

董庭儒:针对B9指标,反思自己在家长群中缺少分享幼儿饮水、吃饭等生活照片,可能是与家长缺少个别交流。建议增加与幼儿家长进园面谈的机会。

高乐芯:针对B7指标中的24点,反思自己在班级中需要更加注意幼小衔接,在接下来的一日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渗透。

黄佳祺:针对B8指标中的26条,提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不高的困惑。建议让幼儿参与班级常规的制定,逐步提高幼儿的自主意识。

【二组】

赵小乐:针对B3指标中的第6条,提出活动时间常常会不够,很难提供个别指导,尤其是特殊儿童。吴若珺老师建议加强教师特殊儿童教育,教师在判断特殊儿童时,不要只凭经验,从个体差异出发做好教育。

大班幼小衔接如何更加融入课程?幼小衔接包括那些方面?吴若珺老师推荐核心经验,了解幼儿能力、水平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寻找教育措施。

林诗涵:B5指标中第12条,提出天气变凉,孩子对于增减衣服的原因还不清楚。建议教给孩子判断冷热的具体方法,同时要考虑每个年龄段的“自主”。吴若珺老师指出,该现象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家园的自主要保持一致。

黄梦雅:B11指标中的第36条,大班幼儿对于低结构材料的搭建技能缺乏,仅仅在于垒高。吴若珺老师建议提供具体的经验支持,比如搭建马路,给孩子看马路的照片,提示孩子“城市里只有马路吗?”,从马路开始,慢慢进行丰富对于孩子搭建能力的指导,图片的出示尽量简单,无需成品图,提供足够的素材支持,慢慢积累经验,再进行创造。

陈雅柔:B4指标中第9条,幼儿园膳食均衡,部分孩子不愿意吃,老师喂孩子,孩子会出现“呕吐”的生理反应。吴若珺老师建议家长也要做好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进行膳食教育,讲讲午餐的营养,尚食馆的内容也要结合营养教育。

李佳敏:B5指标中的第12条,托班幼儿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自主如厕,还会挽袖子进行洗手。毛巾也可以自己叠放。

薛何颖:B7指标中的第22条,目前的学习是按照课程书本按部就班的进行,难以践行有意义的学习,班本课程如何提取孩子的兴趣。吴若珺老师建议班本课程的选择应该基于价值判断,要结合班级具体实例,对于幼儿发展有何意义。B7的第21条,孩子们的建构想法没有创新。吴若珺老师建议要关注孩子的专注度,重复的过程也是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要用成人的主观臆断判断孩子行为的意义,可以利用活动后的谈话了解孩子的想法。

傅家莹:B5指标中第13条,小班幼儿做数学时,对于贴纸的兴趣过高,会玩贴纸。吴若珺老师建议数学更多利用实物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学习。

黄一杨:B5指标中的第13条,生活老师对于孩子自我服务锻炼时很不耐烦,需要多引导孩子“自主”。吴若珺老师建议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被生活老师牵着鼻子走,注重跟生活老师之间的相处。

毛晨阳:B8指标中的第28条,很少有机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大部分是老师讲孩子听或者是老师提问题孩子答问题。吴若珺老师建议生活老师也要介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根据一日生活流程的细节去改善,在对个别孩子的关注时,可以借用功能室等机会,多多关注中间部分的孩子。在进行一日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弹性活动空间。

2. 针对其他人的论点开展讲评,提出建议或者意见,分享保教过程中的具体举措。

 

二、观看视频共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陈苗

《评估指南》出台背景、内容框架、新观点

1. 出台背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迫切需要;深化学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

2. 内容结构

3. 新观点

4. 活动组织和师幼互动

【一对一倾听】倾听本身就有疗愈作用

【偶发教育契机】

【识别幼儿的学习】

【回应支持】

反思

今天的解读,让我第一次以幼儿的角度来评估保教工作,大家一起讨论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实际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吴老师也指导大家一起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如何讲能让幼儿感到舒服的话,如何发出指令能让幼儿快速的完成,看似简单的话语都蕴含技巧,能更高效的引导幼儿活动,更顺利的衔接活动。整场培训下来,让我对一日保教工作活动流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今后自己带领班级幼儿进行一日活动时也能相对沉着冷静的应对。——李佳敏

经过今天的园本教师培训,我收获颇丰。探讨式的培训方式,让身为新教师的我们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了一日保教工作细节,让保育细则跃然纸上。在探讨同时,吴老师新教师容易忽略的细节都一一指出,并告诉我们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怎样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作为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该如何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那作为教师,我们在说明各种活动规则时,应当引导幼儿进行规则对答,加强幼儿的参与感,方能使其注意力集中,真正做到听得进去,做的正确。不仅是吴老师的话语让我受益,还有所有的同事的建议,也让我注意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将从今天的培训学习中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学习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李卓凝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