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热的心•静悄悄的革命”——记鹿城区王晓君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
古人云:学,然后知困;读,然后知不足;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阅读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成长内驱力,拓宽教育视野,增厚育人底气。这个暑假在工作室导师王晓君老师的推荐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阅读了日本教授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可以说这次共读对工作室的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心灵和行动上的革命。7月20日晚上7点,我们和温州市王晓君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学员一起云集线上,共同分享了读书的收获和点滴感悟。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工作室学员分享交流读后感受;二是工作室导师王晓君老师点评。 学员分享
首先由水心小学的朱瑶瑶老师登场主持,她将《静悄悄的革命》的简介和作者做了一番介绍。 书籍简介: 本书是国际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年,在日本、美国近万间教室进行实践观察研究的总结。 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作者拜访了世界各地的幼儿园、中小学和护理学校,和老师们一道,探讨对课堂和学校进行改革。他推动着教室里活动的、协同的、反思的学习的实现,促进着学校里老师们互相成长、同事性关系的构建,推进着学校和社区合作,并提出了 “学习共同体”这一重要概念,不断推动学校从自身入手进行改革。 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教师诸多有益启发,对众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更能加深教师对课堂的理解。 本书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人士阅读。也特别适合中小学幼儿教师和校长培训。 作者简介: 佐藤学(Manabu sato),1951年生,教育学博士(东京大学)。历任三重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学部长。同时,他也是美国教育科学院外国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日本教育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方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课程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史学会理事、文部科学省学术审议会专业委员、东京大学出版会理事。佐藤学教授著述丰硕。主要著作有:《美国课程改造史研究——单元学习的创造》(1990)、《学习,其死亡与再生》(1995)、《教育方法学》(1996)、《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1997)、《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1999)、《教育方法》(1999)、《教育时评(1997—1999)》(1999)、《教育改革设计》(1999)、《改变教学,学校改变》(2000)、《“学习”再考》(2O01)等。其中《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和《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的主要内容已结集成中译本《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出版,《改变教学,学校改变》的中译本《静悄悄的革命》(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也已出版。 译者简介: 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接着是温州市王晓君名班主任工作室和鹿城区王晓君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分享交流。 01 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的邱慧丹老师 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的邱慧丹老师带来的交流主题是《学会倾听,懂得尊重》。邱老师从一个动画小故事《哪个小金人最有价值》引出佐藤学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善于倾听,才是最宝贵的。”这一重点。佐藤学先生强调教师的倾听,认为在教师倾听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远远比多说更重要。因此一个润泽的教室里总是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心声放在心上,他/她的表情、肢体语言透露着思考、信任、尊重。诚然,学会倾听,不只是只追求听到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在表述时的心情和想法。只有教师善于倾听,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课堂才会成为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与碰撞的天地。学会倾听,才会真正懂得尊重,在课堂上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02 龙港市舥艚第一小学黄珍珠老师 龙港市舥艚第一小学的黄珍珠老师带来的交流主题是《活动·合作·反思,探究·创造·表现》。黄老师从书上提炼六个词作为本次分享的主题,她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谈到对话是学习的核心问题;倾听关系的形成,也取决于教师的讲话方式;“综合学习”在改革中的作用。 03 温州市上戍小学郑李君老师 温州市上戍小学的郑李君老师分享交流主题是《息息相通,构建润泽的教室》。郑老师通过分享“冰糖葫芦成长记”和“早读课的大胖鸟”两个生动的案例,向我们讲述在教学中,她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和孩子一起成长,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关注点,借助媒介,倾听孩子们的心情,想法,与所有的一切息息相通,构建属于她和孩子们的润泽教室。 04 温州市百里路学校金海燕老师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金海燕老师分享交流的主题是《以爱为底色,做温暖的师者》。金老师读完这本书,感觉它就像一颗启明星,让她对“学为中心”的课堂建设有了更高的认同感,对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尤其是“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这句话,就像一颗小石子一样投到了她的内心深处,她开始以书为镜,不断自省,决心与往日的冷漠作斗争:与“冷漠”的处事方式做对抗,与“冷漠”的课堂作对抗,与“冷漠”的日常工作作对抗,成为有温度的师者。 05 温州市绣山小学陈舒梦老师 温州市绣山小学的陈舒梦老师分享交流的主题是《关注学习,从课堂改变开始》。陈老师读完此书,感悟最深的就是“学习”二字。“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尊重,打开心扉,每个人的学习活动都得到关注。陈老师还从以下三点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一、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二、改变课堂,倾听学生的发言;三、息息相通,在交往中学习。 06 温州市黄龙第一小学邹灵敏老师 温州市黄龙第一小学邹灵敏老师分享交流的主题是《以书为镜 阅读自省》。邹老师通过通读《静悄悄的课堂》,明白了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应当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同时为了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最好做到一年一次公开课,课堂上尽量打造师生共建共学的课堂;课后认真听取评课意见,思索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以及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探索从目标——达成——评价的“阶梯型“课程到主题——探求——表现的”登山型“课程的转变。 07 温州市鞋都第三小学王玉丹老师 温州市鞋都第三小学的王玉丹老师分享交流的主题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王老师读了这本书后,产生了三个问题。是不是应该特地不齐步走?是否要无条件地顺从学生的呼吸?做“蒲公英式”的学习是不是在加重家长和老师的负担?一想到这些,王老师又想起了被各种花式学习活动支配的恐惧,因为设计一个精彩的学习活动,真得好累。 于是王老师再读了读这篇故事,发现故事中的原田老师,在前4步的时候,都没有主动干预过。所以真正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不是让教师一厢情愿地设计布置作业,而是教师顺从学生、家长的需求,为他们的探究学习增加一点帮助。 看到这里,王老师明白了“蒲公英”的故事为什么出现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里了,这是静悄悄、自然而然地成长与变化。 08 温州市光明小学姚洁雪老师 温州市光明小学的姚洁雪分享交流的主题是《倾听:做一个用心的捕手》。姚老师觉得倾听,不仅仅是学生听教师、学生听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倾听学生的发言十分重要。佐藤学先生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作和学生在玩棒球投球练习,所以教师就是一个捕手。一个用心的“捕手”,无论学生投过来的是“好球”还是“差球”,都应能准确地接住。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投球的快感,才会继续投出越来越多的好球。 面对孩子们的成长,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耐心听、耐心讲、耐心等。烟花要飞到最高点再绽放,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我们何不耐心等待,静待花开! 导师点评 首先,王晓君老师讲解了为什么在暑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因为阅读养心,可以让我们教育更有力量。 接着,王老师对发言的八位老师进行了讲评,肯定了八位老师的认真准备。王老师的点评,让每位老师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方向。 王老师告诉我们好的阅读策略就是联结,读一本书,然后联结另外一本书。读一本书,联结自己工作、生活。这就是最好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我们都能够重新去认识自己。 王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主张,让工作室所有的老师都收获满满。 最后,王老师为工作室的伙伴们推荐了另外两本精彩的书籍《全世界都想上的课》、《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对老师们的工作有所启迪。 学员云端学习感受 1 温州市南浦小学叶常绿 感谢有王老师的好书推荐,在翻看时来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想,书中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将学生推向课堂主体的同时,应该要格外注意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必先学会倾听,专心一意地正面学生的投球,接住每一只举起的小手,用心与行建立与学生的连接。书读完了,但思考的余韵犹存。日后,我会在优化师生关系上多思考,让学生向真正的“学”迈进。 2 温州市新田园小学林驰 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专著。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凭着丰富的深入学校的经验巧妙的将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于我们目前正在探索课程改革的基层教师来说,他的工作方法与作风多么令人肃然起敬! 3 温州市藤桥小学陈强 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儿童在宽松地、充实地学习;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教学能够不失时机地展开;学生、教师以及参观者都能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 4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毛家昌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教育从教育自己开始。高素质的学生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因此,我要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孩子,以优秀的才能教育孩子,用优秀的教育方法吸引孩子,以真挚的爱感染孩子,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 5 温州市岙底小学陈佩晓 课堂需要“听”,学生要会“听”,教师也要会“听”,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相长,达到一种灵敏中的寂静状态,让“静中求活"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意境。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人的教育,心的互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构造“学习共同体”,鲜活且充满创造力! 6 温州市绣山小学陈朝朝 细细品读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之后,书中提到的很多贴近我们学生教育的观点,给我带来很多启示。同时,结合自己的执教经历,我又有了更深的体会: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二是要学会改变自身;三是要营造良好的教室氛围。 7 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陈康妮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倾听”。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精彩的要鼓励,错误的要引导,沉默的要启发,能听到学生的话外之音,并抓住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交流,打造一间润泽的教室。 8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曹涵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我诸多有益启发,对众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更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的理解。 9 温州市瓯越小学陈冬雪 佐教授提到课堂应该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而不是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通过佐教授的分析,让我对课堂有了进一步认识,今后我也将努力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创造以倾听为中心的教室,培养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的学习者。 这是一次有深度的读书分享,参与活动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的收获。通过今天的阅读交流活动,进行了一种对话、沟通,思想碰撞,让我们彼此心心相印,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室成员的读书意识,积累了教育智慧,拓宽了教育视野。老师们会以阅读为起点,让心灵更加丰盈,让思维更加敏捷,让行动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