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微景观设计制作劳动培训 | ||||||||||
项目负责人 | 徐少珍 | 职务 | 教科室主任 | 联系电话 | 13868645010 | ||||||
参训人数 | 26 | 申请学分 | 24学分 | 研修起始 日期 | 2022.9.1-2023.8.20 | ||||||
(一)项目简介(项目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预期效果等) | |||||||||||
1.培训背景:现如今绝大部分孩子每天都很有规律地在两点一线间来来回回,“楼房”成了孩子们的“栖息地”,除了学习,作伴较多的便是电脑、手机和电视机。微景观把大自然的美浓缩带进生活中,增加生活情趣,劳累疲惫时抬头瞥见那一抹绿色,仿佛跌落到一个简单纯净的童话世界,给孩子们增添一点生活的情趣,减少一点电子产品的接触。同时通过亲手设计制作,还可以从劳动中获取积极健康向上的乐趣与劳动获得成就感,于是我们学校决定开发《微景观设计》的劳动课程。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微景观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非常欠缺,所以开发这样一门功课,必须先解决老师们这方面的专业素养。为了提高老师们的“微景观设计”专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开发出高质量的《微景观设计》劳动课程。 2.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升教师“微景观设计”的专业素养、基本技能、实际操作能力。 3.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专家理论引领、实践探究、日同伴经验分享、成果展示交流。 4.培训预期效果: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微景观设计”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开发《微景观设计》劳动课程。 | |||||||||||
(二) 具体目标(目标具体明确、清晰可测;表述简明扼要、逐条列出) | |||||||||||
1. 教师了解中国微景观的历史与特征,掌握微景观的造景基本手法; 2. 能够进行“微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程序、基本技法; 3. 开发《微景观设计》劳动课程。
| |||||||||||
(三)设计思路(建议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架结构图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 |||||||||||
本项目分为 “理论”、“实践”、“分享”、“展示”四个版块,采取“专家理论引领-实践研究-同伴经验分享-展示交流”的设计思路。 先邀请园艺专家来我们学校进行理论上的培训引领,让本校老师们初步了解中国园艺与“微景观设计”,再通过实践摸索掌握微景观设计的基本步骤、技能,然后老师们分享在培训中以及日常中所积累的微景观设计的知识,并发表适合小学生动手的有关微景观设计的载体的意见;然后在研讨分享中初步确定微景观设计的具体课程内容,再通过实践研讨形成《微景观设计》课程方案,最后确定课程具体细节,在展示交流中完善课程。
| |||||||||||
(四)课程总表 | |||||||||||
研修 模块 | 研修内容 | 研修时间 | 研修形式 | 学时 | 主讲或主持 (简要荣誉职务) | ||||||
理论 | 中国园林史 | 9月下旬 | 讲座 | 2 | 林子翔 职位:神鹿小菜园技术总监 学历:硕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浙江农林大学 | ||||||
中国微景观 | 9月下旬 | 讲座 | 2 | ||||||||
实践 | “微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程序、基本技法 | 10月下旬 | 讲座、演示 | 4 | |||||||
设计一个微景观 | 12月下旬 | 实操 | 4 | 徐少珍: 本校教科室主任、市骨干班主任、区师德楷模、市课堂教学一等奖 | |||||||
经验分享 | 2月中旬 | 座谈会 | 4 | ||||||||
展示 |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 4月中旬 | 试课、评课 | 4 | |||||||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 5月中旬 | 展示课、评课 | 4 | ||||||||
(五)研修作业要求(请逐条清晰列出) | |||||||||||
1.每人上交一份《微景观设计》劳动课程评课稿; 2.每人设计制作一个微景观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