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问题 赋能素养课堂——记周晓林名师工作室2022学年第二次活动

为探讨基于关键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工作室学员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9月20日下午,周晓林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展开本学期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以基于关键问题的“图形与几何”课例研讨为主题,活动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模块是《用东南西北确定位置》与《圆的认识》的课例展示,第二模块两个课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解读与构思,第三模块是周晓林老师的评课与分析。

第一节课是由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的叶蕯蕯老师带来《认识东西南北》。叶老师以描述物体位置的矛盾冲突使学生感受产生东西南北的必要性,并结合生活经验“太阳从东边升起”,让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用一个方向能确定其他方向”。在练习环节,从微观到宏观——从学生熟悉的小区域位置描述到大区域位置描述,提升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体会东西南北的分辨和指引价值。

第二节课是由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麻海青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麻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研究能力,在画圆中感悟确定圆需确定“定点与定长”,在描述圆中了解圆的组成和特征,在欣赏生活中的圆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圆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第二模块的单元整体分析中先由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的徐梦田老师分享《“圆的认识”单元整体解读与思考》,徐老师先分享了自己在2018年时执教《圆的认识》的思考,再结合2022数学课程标准对《圆的认识》教学要求提出本节课的关键活动“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从实物描圆到工具画圆到圆规画圆,充分感受圆的各部分特征,并借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展开对本课新的构思,使人眼前一亮。

    紧接着由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的薛莹颖老师带来的“用东南西北确定位置”单元解读。薛老师借助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分享在不同阶段“确定位置”教学时观测点的角色体验及思维方式的转变,明确《用东西南北确定位置》是体会从“我”到“我们”的转变。

    第三模块是由导师周晓林老师进行课例分析与指导。在《用东西南北确定位置》课例分析中,周老师指出本课的关键活动为“确定一个位置,你能摆出其他位置吗?你是怎么摆的?”使学生体会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一般标准;在练习环节中,要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基于单元视角设置冲突,引发学生对东北、西南等方位的探究。在《圆的认识》课例分析中,周老师提出要基于核心素养去研究一节课,要在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圆中提升学生对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与表达能力,课堂中还应基于关键要素展开项目化学习。

最后,导师助理应桢增老师借“方,始于圆”希望各成员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有规矩有方圆,做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教研相长,学能并进。本次活动指引我们日常教学要以《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单元整体视角与关键问题展开课例研究,做到心中有标准,脚下有方向,行动有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