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优化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化教学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9月15日,温州市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研讨活动在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顺利举行,会议由蒲鞋市小学的戴雅如和瓦市小学的吴娜老师主持,并通过钉钉向全市小学数学老师直播。
温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兰衍局老师、温州市小学数学师训员王炜老师、鹿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杜丽丽老师和周晓林老师、特级教师林彬老师、特级教师林志辉老师、特级教师卓东健老师及各县(市、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线上、线下共计2000余人参加活动。
上午首先由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的周晓浩老师带来课例《条形统计图》。周老师从班级每月共读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调查全班最喜欢的书籍,进而处理调查数据,引入新知“条形统计图”。整节课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结合学生现实情境,培养学生数据意识。
课例展示后,由永嘉县实验小学的戴健达老师进行观点报告《基于新课标的单元统整教学——“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架构》。戴老师围绕《条形统计图》单元,对比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的课时和目标,并结合新课标,提出单元核心是对数据意义的感悟。培养学生知道同一组数据可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并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来自龙港市第十一小学的金理聘老师以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为例,进行观点报告《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如何在《观察物体》单元中发挥想象,培养空间观念?金老师提出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观察物体》单元整体教学。结合新课标、教材和学情,金老师进行了单元整合,增加了项目化学习《拼搭木质飞机》并展开讲解,该项目智趣相合,引人深思。
接着由龙港市第九小学的罗慧慧老师进行课例《观察物体》展示。罗老师借由可爱的小猴子道具,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物体相关知识,整堂课由多次活动架构,从玩偶到普通几何体,从移动位置观察到想象,罗老师用精心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平阳县中心小学的吴慧敏老师带来了观点报告《圆出于方——“圆”单元整体设计与思考》。吴老师结合新课标和《周髀算经》,提出了圆出于方的主旨,借助教材和学情,对《圆》单元进行整合重构,并增加综合实践活动《铜镜复原》,内容有趣且富有意义。
接着由平阳县中心小学的谢作桐老师带来课例《圆的认识》。谢老师通过前测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抛出大问题:不用圆规,用其他工具也能画圆吗?并提供工字钉、皮筋、线圈、尺子等材料。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后发现这些道具都可以帮助画圆,进而理解圆的概念。谢老师的精心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为听课老师们带来一场饕餮盛宴。
在上午活动的最后,由鹿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周晓林老师为三节课例进行点评。在高度评价之余,周老师提出结合新课标中的理念,如用数学的语言来构建圆的模型,在观察物体中根据结果来推断,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等,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会”理念。同时,周老师也提出一些思考:如何在育人的角度执教观察物体?如何引导学生感知自然进行数据整理?这些问题引领与会老师进行深层次思考。
下午/课例、汇报展示
温州市籀园小学的黄嘉伟老师从课标出发,提出建立模型和应用模型这两个发展模型意识的重要阶段,对比多版本《倍的认识》单元内容,基于学情分析,提出单元课时整合及相关目标,并为起始课《倍的认识》提出四个关键问题,基于教学评目标一致,列出四道作业设计。
接着,由温州市籀园小学的徐斜老师为大家展示课例《倍的认识》。徐老师从前测“小丁的奖卡数量是小明的3倍”的反馈出发,基于学生作品,逐步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线段图等多种方式认识倍,并借助开放活动引领学生进行对倍的深层次认知,整堂课富有数学思考。
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张雪秀老师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数的概念一致性和数的运算一致性,结合教材讲解了如何以计数单位视角实现加法和乘法的一致性:加法的一致性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个数相加减,计数单位不变;乘法运算的一致性体现为计数单位个数与计数单位个数相乘,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引人深思。
接着,由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小学的李来春老师进行课例《小数乘法》展示。李老师从生本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小数乘整数的多种方法:移动小数点、换算单位、加法意义、画图和竖式,深入浅出,最终指向计数单位,实现乘法运算的一致性,很自然地迁移到小数乘小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瓯海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谢中燕老师为大家带来《聚焦符号意识 提升数学素养》,在教材解读方面,谢老师从纵向、横向进一步分析阐述了《简易方程》单元整体设计,聚焦符号意识;基于学情,重新调整单元板块序列。
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南瓯校区的单显达为大家展示《用字母表示数》。单老师幽默风趣,通过袋中的乒乓球巧妙地引入已知数和未知数,在由活动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和辩一辩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数量关系的理解,整堂课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单老师精心设计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研讨活动的最后阶段,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温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兰衍局老师对下午三节课例进行了具体的评价。
同时,兰特结合新课标、围绕“素养导向、核心概念、儿童立场、学评一致”四个方面做《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数与代数)》的报告,兰特指出,应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希望每位老师像专家一样思考:采用大概念统领的学习、教学、评价的改进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反思性能力等。
最后,温州市教研员兰衍局老师、温州市师训员王炜老师、特级教师林彬老师、特级教师林志辉老师和特级教师卓东健老师为今天上课和发言的老师颁发证书。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线上线下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希望这些收获与思考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