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
叶琳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研修总结 |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长情的陪伴,是育人过程中,心弦的拨动、思想的碰撞,是有温度的,有光亮的教育情怀。2021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首届鹿城区中小学班主任骨干研修班,并分到叶琳老师小组。更有缘在当年的9月份加入了叶琳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启了为期两年的班主任专业学习。叶琳老师用她那温柔而坚定的品质带领我们这群学员在班主任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并让我收获了很多智慧和力量。
一、在专家引领下紧随前沿
班主任工作要紧随时政,把握前沿信息。只有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明确了,行动才有方向。在叶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室学习,总能和班主任工作的专家们近距离接触,随时聆听他们的分析讲解,分享他们的智慧。
与郑碎飞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在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五项管理策略主题联合研修活动中,我们聚焦“课程育人、管理育人、家校协同”三大路径,共研“双减”之后“五项管理”行之有效的策略。会上我们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郑碎飞老师就《五项管理专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作主题讲座。他结合两位老师的课例展示及班会课经典案例,从“主题导入、教育过程、活动形式、资源利用、媒体技术、课堂小结、目标达成、学生参与、课堂氛围、课外衔接”十个方面入手, 提出实施特色主题班会课“十要”。讲座中,郑老师基于当下现状,就“运动”“睡眠”两个班会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给大家如何设计、实施特色主题班会课带来了诸多启迪。此外,我们还有幸聆听了六位学员的班主任工作分享,他们从“双减”、“五项管理”的国家政策导向出发,基于学生真实需求,小切口真改革,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育创新实践与探索,充分体现了班主任们的智慧和创意。
在“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研讨”主题活动中,叶琳老师带领老师们解读2021年10月2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做为班主任又该如何引导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主体意识,促进家校共育,引导孩子的全面成长?这些都是工作室学员们在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工作室还邀请温州市名班主任陈克素老师为我们做了《家校3+3,合力100%》的专题讲座。陈老师结合自己31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把“3+3”家校合力策略归纳为“三感”融合和“三度”创新。“三感”融合即“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三感”融合,唤醒家长携手共育;“三度”创新即“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三度”创新,引领家长走向卓越。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实操性极强,让在座老师茅塞顿开,也让老师们更有信心安排自己日常班级管理工作。
二、在实践操练中加强能力
开展班队课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学生的平台。借由班队优质课的契机,叶琳老师联手陈琳茜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聚焦学生问题,探索班会设计”活动。池亚妮老师携手温州市蒲鞋市小学二年级同学带来了班会课《铅笔保卫战》。陈琳茜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徐雯雯老师和温州市蒲鞋市二年级同学带来了班会课《劳动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在两位老师的展示中,我们学习了班会课的要点。课后,我们还聆听了特级教师曾蓉蓉老师的讲座。她让我们明白,班会课设计首先要明确班会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再思考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班会课中的价值观指引要贯穿整个课堂,不能上成技巧指导课;在主题的选择中,问题的选择来源于学生身边的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活动设计中,应具备适切性,贴合孩子的年段性特点。在随后的《问题式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中,曾老师指出,每堂班会课都要围绕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设计,而这堂课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会变成泛泛而谈、华而不实的一堂课,这就是问题式主题班会。
情境模拟是非常考验班主任基本功的一项演练。面对家校沟通的矛盾,面对师生之间的困惑,面临班级的突发状况,班主任要通过平时的智慧积累,临场发挥,化解各方矛盾,渗透自己的带班智慧和理念。因此,工作室开展了“以情境促真情,在模拟中求突破” 情境模拟现场演练活动,借此不断提升班主任素养。我们首先聆听了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吴萍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情景模拟的“术”与“道”》线上讲座。对班级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班主任教育智慧有了更好的提升。随后,工作室四位成员池亚妮、王静、林颖、陈勤勤进行现场情景模拟展示。她们积极应对,准确研判出情境中的根本问题,精准 有效的策略和丰富幽默的语言让在座的老师们为之喝彩。
班主任工作中总是伴随着故事的发生。这些育人故事同时也育己。我们先在线上聆听了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奖者李远平老师的讲座——《育人故事的撰写和演绎》。李老师还分享了他的获奖视频《迟到的“王者归来”》,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想要让一个学生成长,就要发现他的特长并给予他一定的责任,刺激他的进步,让他品尝到成功的快乐。随后,我和其他学员现场讲述教育故事。我和大家分享了《“嘟体达”的进化史》,将班里一个孩子在我的不断的鼓励、尊重和信任下战胜自我,不停蜕变的经历展现在大家面前。此次育人故事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在为学员们搭建成长平台的同时,解决了班主任老师们的真实困惑。让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取长补短、互相启迪,共同进步。
此外,叶琳老师还带领我们先后开展了“双减下,寒假作业新样态研讨”、“新年开学典礼创意设计”主题活动。我们围绕话题展开新视野论坛,干货满满,既有创意又接地气。一次次思维与创意的碰撞,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将在研究中探索,在实践中明晰,不断优化设计,让“减负提质”落地生根。
三、在阅读反思中沉淀自我
阅读,总能带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带班过程中,遇到困惑,总喜欢翻看书籍,从中总能找到答案。工作室的学习不仅注重实践操练,同样也关注学员的素养沉淀。叶琳老师先后组织了四五次的阅读分享活动。余盈佳老师分享的《静悄悄的革命》,林颖老师分享的《薛瑞萍班级日志》、《怎样做小学教师》,胡欢梅老师带来的《做一名“特级”班主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都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感触。
的确,我们总是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书中找到人生命题的答案。范群老师的《班主任要善做“心灵捕手”》,中说道: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要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捕获”他们内心最强烈的痛苦和希冀,站在他们的立场多思考,尊重、理解他们,并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心灵捕手”。每每读到此,总能给我很大的启发,告诉自己要用最温情的方式去处理孩子最头疼的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包容他们的过失,理解他们的情感,这样就能成为他们最佳的“心灵捕手”。
董卿说:“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我表现得更出色!”愿“书香磨砺初心,阅读浸润生命”,在阅读中,我们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相遇名师,牵手一份梦想,相约团队,欣赏一路风景。在工作室的一次次学习活动中,我深感教育是一场教师的自我修行之旅。在这段旅途中,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成为照亮学生的那盏明灯。感恩遇见叶琳老师,遇见工作室的所有伙伴们。愿我们勠力同心、不负韶华、不负梦想,继续砥砺前行在美好教育的筑梦路上,去邂逅教育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