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鹿城区蔡景台名师工作室第34次活动

2020年12月17日,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送教下乡活动暨蔡景台名师工作室第三十四次活动在平阳县凤卧中学、水头第二小学、水头一中和平阳二中四个学校同时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学练三个一”课堂的设计与实践,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温州市教育教学教育院体育教研员蔡景台、平阳县体育教研员王青迪和蔡景台名师工作室第一、第二期学员、鹿城区蔡景台名师工作室学员、平阳县体育教师等共100余人。

为期三天的活动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由蔡景台名师工作室学员送教及赠送体育器材;第二板块由送教老师及平阳县教师代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第三板块由专家进行观点报告与专题讲座;第四板块是踏上探寻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的“红色之旅”。

01冠尖山脚下献爱心

12月17日下午,在平阳县凤卧中学的操场,来自龙湾区永兴中学王成锹老师以一堂《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技术方法》拉开本次活动帷幕。王老师简单地以“一球、一物、一队列、一镜子、一技术”贯穿全课,“照镜子”游戏随着课堂技术动作的学习深入不断改进,学生由原地运球、走动运球再过渡到跑动中急停急起运球、比赛中运用该技术,王老师在学习练习中循循善诱篮球急停急起的时机、动作要点等,润物细无声地落实本课重难点。

上课结束后,蔡景台名师工作室举行了简短的捐赠仪式,温州市教育教学教育院体育教研员蔡景台老师将早已准备好的爱心器材(篮球)捐赠给凤卧中学的学生们,凤卧中学的校长表示,这一个个篮球,是一颗颗慈善的心,她传递着爱的接力棒,我相信,爱心种子定会播洒在我们师生心田,她将鼓舞着我们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全体同学有一个健全的体魄,快乐学习和成长。

课后,四大团队分小组纷纷评课,各抒己见,最后所有学员围成一个大圈畅谈评课观点,他们从王老师教案书写教学目标描述的明确性、教学手段的采用充分体现了教师研透教材、游戏变化把握运球节奏、课堂真实性等给予肯定。蔡老师在总结点评中剖析课堂的五个层面,一课堂层次要清晰,二学练赛评一致性,三课堂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做到“四会”(即会说、会做、会指导、会比赛),四课堂趣味性,学生有兴趣的课堂才有生命力,五课堂渗入德育内容。寒风阻挡不了冠尖山脚下火热的心,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都觉得暖心,意犹未尽。

圆桌研讨

02课堂教学展风采

1小学分场 

隆冬时节庆丰年,天街小雨润如酥,寒冬一场小雨将小学的课堂搬到了室内。首先平阳县水头镇第二小学金福敏校长致辞,金校长表达了对温州市教研员蔡景台老师、平阳县教研员王青迪老师以及来自温州各个地区的体育教师表示热烈欢迎。接着蔡景台老师为二小的小朋友送上了精美的小篮球,并祝愿二小的“一校一品(篮球)”特色项目越做越好。

随后来自水头二小李东东老师、鹿城区南汇小学吴小宝老师、温州市南浦小学张豪老师分别结合主题,在有限的场地各自展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第一节课是来自水头二小李东东老师带来的五年级《篮球:传接球的运用方法》,李老师课堂以行进间传球为主线,从单个动作过渡到组合、再到比赛中的运用紧扣“学练三个一”,教学设计一脉相承,在练习中不断落实把握传球时机、传球平、直的技术要点,整堂课达到小而有序、调而有度、教而有法、练而有效、学而有乐,课堂细节体现了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校的魅力。

第二节课是来自鹿城区南汇小学吴小宝老师带来的四年级《小篮球:多种形式曲线运球的方法》,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吴老师带着学生做各种篮球脚步动作练习,使学生慢慢地进入篮球乐园学习。本课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学生以“我为什么这么做、我应该怎么做去解决问题”进行单人、双人、四人双手交换过障碍曲线运球,最后在比赛中运用曲线运球的技术动作,身体运动结合思维运动的体育课堂使学生有思有学,生成了“乐学、悦学”的课堂动态。

第三节课由温州市南浦小学张豪老师带来四年级《田径:多种形式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2》。本课张老师采用情景化教学,在动感的tabata音乐中热身,以小动物参加森林总动员为主题,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利用游戏竞赛方法以及让学生创意跳进行团队闯三关运动会,将“学练三个一”融合到运动会的“闯三关”比赛中,以小组为单位,结合ipad使用,在视频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出谋划策勇闯关,完成了以多种形式连续跳跃为主线的各种综合类体能练习。

接下来是评课阶段,由温州市建设小学郑经明老师主持。首先是来自瑞安市实验小学的廖蔓菁老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廖老师从小而有序、调而有度、教而有法、练而有效、学而有乐五个方面,充分肯定了李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出了两点小建议:场地的安全布置需要加强,师生互动是否还能增加。第二位是来自温州市瓦市小学的曹晋恺老师同样通过五个方面对吴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1.教师功底厚,2.学生素质高,3.精讲多练、热身兼体能,4.有思有学,5.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点小建议:安全提示应当更加详细明确。第三位是来自温州市平阳县小的钟溧溧老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钟老师从四个方面给予肯定:1.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2.情境化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3.纠错准确,及时给予评价。4.音乐运用合理。同时也提出了点建议:课堂需精讲多练,提高练习密度;课中设置了口诀很好,但需要落实。

认真如你

三位老师都给予了十分中肯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相信不管是上课的老师,还是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是眼前一亮,受益匪浅。


2初中分场

在初中分场活动上,由平阳县水头一中的许莲环老师、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郑伟老师分别给与会者带来了两堂扎实的体育课堂,许老师的课题带来《肩肘倒立练习方法1》、郑老师的课题《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1》。

第一节课由平阳县水头一中的许莲环老师带来《肩肘倒立练习方法1》,许莲环老师以圆形队形为基,引导学生一步步从仰卧骑单车、两人互助到学生集体展示,再到自由编排体操动作,层层深入,最后在体能课课练部分融入了Tabata间歇练习,提高课堂氛围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量。

第二节课由来自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郑伟老师执教《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1》。郑伟老师一开始就从慢跑+起跳拦网为热身,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排球课的学习中,紧接着进行一抛一垫、移动中垫球、两人对垫等练习,还在课上采用了自制器材,利用气球的特性来解决学生排球垫球中脚步的移动和判断力,让学生在这节课上练习得不亦乐乎。

课后,进行点评活动,由温州龙湾实验中学的何剑老师主持。首先由上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讲述,然后由董晶伟、陈昌回、吴叔丽等老师进行点评,他们通过各种的角度、看点谈自己对这两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两位老师教学设计巧,器材运用新颖有效,组合和游戏合理、有趣,符合体育课堂“七个一”的基本要求,紧扣“教材三个一”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有效地用教材,教会学生运动的方法和掌握技能的方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学方法的同时逐步学会技术,体验体育课的乐趣.

3高中分场 

在高中分场活动上,平阳二中张丽平老师带来的《篮球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方法》、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张于东老师带来的《篮球运球组合技术的练习方法》,两堂课即扎实又精彩,练习方法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学生基本完成课前预设教学目标。

高中组的第一节课由平阳二中张丽平老师带来的《篮球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方法》,张老师从学练三个一入手,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练习再到二攻一比赛,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技术掌握情况好,她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厚实的教学风格,循序渐进,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第二节课是由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张于东老师带来的《篮球运球组合技术的练习方法》,从他严谨细致的教学设计就看出,张老师基本功扎实。课堂上风趣幽默,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运动密度大,体育课目标指向性强,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从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课后,参加上课和听课的老师汇聚会议室评课。评课现场由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吴翔老师主持,他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体育课堂设计思路明确,课堂教学的外围把控能力强,同时也从教学设计、课的环节以及课效果进行评价,得到大家的肯定.

03精彩讲座引纲要落地 

18日下午,与会人员齐聚在平阳县水头一中报告厅,聆听几位专家精彩的分享与讲座,会议由洞头区实验小学的吴丽琴老师主持。第一个专题发言是黄君翔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黄老师主要讲了六个点:1.运动会:通过运动会、足球嘉年华让家长关注运动会。2.进社团:学校开设足球、篮球、武术、轮滑等社团,并且通过选拔来招新,给孩子们创造平台。3.体育家庭作业:通过体育达标卡的完成,以及钉钉打卡的形式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养成运动习惯。4.亲子运动:开展亲子运动会,布置亲子运动的任务让家长和孩子一样关注体育。5.HOME+家长学堂,让家长更加了解体育运动。6.家社进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体育中的成长,获得家长们的肯定。

 第二个专题发言的是董晶伟老师。她通过四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纲要下体育教学的心得》:1.新方向:树立单元意识,重视单元构建。2.新设计:学习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3.新模式:一堂课的七个基本要求学习。4.新理念:能力为先的价值导向和以赛促学理念。

第三个专题发言是张伟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我的教育故事》。张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从教十二年到底做了什么,如何从门外汉到行内人,再向内行人去发展。总结起来就是:不断学习,不断从失败汲取经验,最后终将成功.

来自平阳县水头二小的郑书完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小场地,大可为——基于一校一品(篮球)的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郑老师通过五个方面来讲述自己十几年来的探索经验:1.学校概况:场地小,器材不足,人均活动面积有限。2.篮球的缘起:学校体育组的共同努力,“五年一授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评上了全国篮球特色校。3.篮球课程的建设:通过每周一节篮球课,构建篮球校本课程,同时编辑详细教案,供每位上课老师参考。4.篮球文化的构建:校园冠军球的设立,文化墙的建设,宣传栏的专栏报道等手段,让篮球深入每一位二小人的心。5.以球育人:通过篮球教学,教会学生团结协作,不畏艰苦。同时通过一位曾经的队员的来信可以看出篮球确实培养了孩子懂感恩,不忘初心的健全人格。同时郑老师也提出了两点思考:1.如何让“文化分”和“体育”共存?2.教练团队需要年轻化、专业化。郑老师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动和收获,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

最后,温州市体育教研员蔡景台老师总结发言,他肯定了上课与发言教师的精彩展示,对于学校体育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师解读新《纲要》善学、善思、善用的学习态度、知行合一、思行合一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给予深度的解读。之后蔡老师给我们提出四个要求:1.音乐要合理使用。2.信息化手段要合理运用。3.健康知识要融入课堂。4.德育渗入。接着说出一个主题:以赛促学。赛不仅仅是从课堂某一个阶段环节,而是从课堂一开始就是赛,从始至终,赛精神、赛能力、赛思维。最后他提出,体育课堂要有单元意识,教学要实现 “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要科学准确、学练方式要提倡小组合作、课堂要有积极的思维运动发生等。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此次活动工作室与平阳县教师互研、联动,为体育教师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实现交流与互动,在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了教学水平的升级,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的体育教学理念、行为互融互补,提升了体育教师对高效优质课堂的理解。在冠尖山的哺育下,相信与会的体育教师会将本次学习和交流的经验、理念带到工作中去,促进专业快速成长,温州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在全市体育老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也将不断发展与壮大。

 

铁血丹心,英雄本色

●●●

12月19日上午,一行人来到“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在参观的过程中,一行人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他们的双眼,感觉是那么的神圣和高尚。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他们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和辉煌。他们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也平添了一份责任。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来规范自己。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学校孩子的身心健康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体育事业奋斗不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