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陈慧诚名师工作室第15次活动
专注核心素养 深化项目学习

专注核心素养  深化项目学习

为了更好推进“双减”政策,倡导初中科学课堂上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减负提质,2022年7月17日,借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线上活动的契机,鹿城未来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副教授姚建欣带来讲座《科学课程中的模型认知与模型建构》,及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李春密讲座《义务教育物理课标突出实践性的思考》。

姚建新副教授以引发老师们思考的问题“各学科课程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是什么”开始他精彩的讲座,他指出“核心素养”主体地位,以设计和制作湿度计为例,谈思维目标设定,进而对比了十余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科思维”的重要性。通过三个问题“什么是学科思维”“科学思维有哪些要素”“各要素的教学如何深化”,引领大家思考。他指出科学思维包含“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子集,是与解决科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索和发现等相关的高级思维活动的统称,并科学思维研究的流派。之后,姚教授又带领大家分析“模型认知”,“什么是模型”“什么是科学模型”“什么是心智模式”“科学模型与心智模式有何关联”“基于模型的教学如何促进心智模式的发展”这5个问题,举例铁片在不同情境下抽象简化为不同的认识对象分析模型的建构。 

李春密教授分享了关于义务教育物理课标的实践,指出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四大特点:确定了核心素养目标,明确了物理课程性质,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提出了课程教学建议。讲座中李教授强调物理教学的特点与价值,是通过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严谨认真、实事求是,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数据的能力,解释数据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评价要体现5个原则,坚持素养立意,重视真实全面的评价,采取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增强反馈的有效性,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最后给出三点教学建议,实践中要围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确保物理课程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的线上学习,学员们受益匪浅,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对新课标的理解更加精准,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