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陈慧诚名师工作室第7次活动
聚焦项目学习,创新教学方式

聚焦项目学习,创新教学方式

                                      ——记陈慧诚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2020129日,陈慧诚名师工作在鹿城实验中学举办了第七次工作室活动。首先是陈蓓蓓和王挺两位老师以《种群》为课题的同课异构,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概念教学,创新教学形式,对项目学习的课堂实践进行精彩演绎。随后汤明钳、施玉婷等老师进行针对性评课。本次活动还特邀了温州市科学教研员黄鹏飞老师为与会老师带来了主题为《科学疑难概念教学中关键策略的设计》的讲座。最后陈慧诚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深刻而精辟的总结。本次活动干货满满,是项目学习融入常态化化教学的一次积极探索,获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陈蓓蓓老师基于“种群”的相关概念群为核心知识,以“预测温州2030年的总人口数”为核心驱动问题开展教学。陈蓓蓓老师首先进行项目支架学习——“种群”概念的建构。陈老师打破常规,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判断“瓯江里所有的鱼”、“松台菜市场所有的鲫鱼”、“温州所有的老人”、“温州地区所有的东方白鹤”等否是种群。学生为了精准判断,就必须自主从课本中找到“种群”的概念,再根据其内涵,分析这几个例子是否符合种群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了“种群”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陈老师提出了“为了预测人口,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的驱动性问题,并提供了《温州2013~2019人口数据汇总表》,从表格中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建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等概念。建构完这些概念群之后,陈老师提出了具有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公式、图形等方法建构人口预测模型,并解释预测的方法。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在最后的互相质疑和评价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了培养。

王挺老师同样以“种群”的相关概念群为学习支架,提出项目的核心驱动问题“设计一个2003燕鱼展示馆,并希望在未来10年内持续使用”。基于这个核心驱动问题,学生首先进行头脑风暴,逐一提出需要获取的信息,如燕鱼的生活习性、养殖要求等。王老师总结归纳学生头脑风暴的结果,并提供了相关信息,为学生后续设计提供了支架。

两位老师的课打破了常规,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以科学核心知识为学习支架,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贯穿全程,对项目学习融入常态化教学提供了一次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两位老师的课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参与了评价,教学的评价持续监控着学生的学习,就是帮助他们成为有动机的、能自我调控的学习者。” 汤明钳老师如是评价。

 

最后,由黄鹏飞老师带来《科学疑难概念教学中关键策略的设计》的精彩讲座。黄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结合教学实践案例,谈了概念类型、要素及转化条件,科学疑难概念的成因,科学疑难概念的关键教学策略等问题,与会老师无不收获满满。其中,黄老师特别针对今天的课,深入解读了种群概念的构建案例,让老师们对概念的构建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会议的末尾,陈慧诚老师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总结,梳理了项目学习的概念、与当前教学的差异、面临的挑战及其重要意义。本次活动探索了项目学习在常态化教学中的落地,留给了老师们很多思考的空间,相信我们迈出的这小小的一步,能够为项目学习的常态化推进抛砖引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