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 |
沈琼工作室 |
首页学员专区 |
课题
|
《杨柳青》 |
课时 | |
教材与 学情分析
| 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这首小调歌词不固定,常填入诙谐,风趣,欢快的词句,本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扬州民歌的风格。 四年级初步了解发现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培养了一定的音乐常规,对音乐的兴趣很强。尤其是对活泼的、贴近生活的歌曲比较喜爱。大部分学生音乐感觉很好,音准也不错。从温州民歌导入,引到扬州民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 ||
目标与 重难点 |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苏地域的风格,了解音乐文化,激发对家乡的赞美。 2.过程与方法: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歌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江苏民歌风格。 3.知识技能:尝试用方言唱衬词,准确把握一字多音的音准与节奏。
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歌唱《杨柳青》 难点:体会衬词的作用,感受江苏民歌的音乐特色。
| ||
教学准备 | PPT、钢琴 | ||
过程设计 | 一.导入 温州民歌《叮叮当》 师:这是普通话吗? 温州话,这是一首温州民歌,民歌都是用方言演唱。 师:歌曲中哪个词出现最多? 师:歌曲中多次出现的罗嘞,唱起来很押韵,朗朗上口,让歌曲变的非常活泼有趣。我们称这些歌词为衬词。由于地方不同,语言不同,称词也不同。 二.方言学唱 1.了解江苏扬州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江苏扬州民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是个风景很美的城市,它历史悠久,地处江苏省中部。杨柳是扬州的标志之一。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将柳树种植运河两岸,并赐给其姓,所以才有“杨柳”名称。 2.《杨柳青》 曲牌名 师:用扬州方言是这么说的(杨ya柳lv青cing) (扬州方言 杨去掉后鼻音 柳发吕 青年cing 是不是感觉咬字 柔软 甜糯) 全班说,女生说,男生说,一个孩子说 3.《杨柳青》 词牌名解释 师:这首歌的曲目叫《杨柳青》,它即是歌名,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曲牌名好比一首歌,大家都觉得它的曲调好听,便填上了不同的歌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今天我们就是学习其中的一首。 1.初听师唱,细品咬字 师:了解了《杨柳青》的由来。来听听整首歌曲,你认为哪些词最有意思? 引出衬词(出示歌词) 念读 称词 师:这些词和温州的啰嘞的作用一样有趣。叫什么词? 2.节奏入手 师:这么有趣的歌曲我们跟着音乐律动一下吧,注意要随着音乐的感觉(第一次 强弱拍 第二次衬词节奏变化xx x) 师:同学们发现哪个地方的节奏发生变化? 师:在出现节奏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拍一拍吧?要随着音乐的感觉,拍出适当的音量。 3.听音 师:节奏是一样的,音高是一样的吗?让我们用钢琴来验证一下。 (出示整谱)师唱谱子,学生听出唱名。11 10 师生合作接唱 生唱称词部分,并交换演唱。 师:衬词应用怎样的状态和力度演唱比较合适? 师:这部分哪句让你觉得有趣?我们单独来学一学最后一句。 4.感知五声调式 师:刚学完后半部分,老师来给同学们加点难度,老师唱框框外面的谱子,你们来唱框框内的谱子,再次合作。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少了几个音?对照音阶 师:12356这样五个音构成中国特有的五声调式,民歌大多是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 5.再听全曲,感受江苏方言风味。 第一次学生默唱,与老师的声音进行对比,检验唱的对不对。 第二次发出自己能听到的声音。 第三次同桌可听到。 第四次自然的声音。 6.跟钢琴演唱全曲,加速,合伴奏。 三.加入乐器 完整表现 师:为了让音乐更加的好听,老师带来一样乐器(腕铃) 师:谁知道腕铃的使用方法? 跟着节奏使用腕铃,整曲演奏演唱。 四.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民歌温婉细腻,清新。除了好听的《杨柳青》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茉莉花》让我们在茉莉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扬州之旅。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整体结构清晰,唱歌课引导孩子的过程的语言需要精准简练,教唱环节过于纠结,由于长期教学在一二年级,给孩子的定位不适合四年级学生。部分环节可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