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员专区

【优秀学员祝好好案例】邂逅“蜗妈”,成长在“37℃”工作室

作者:林海津 发布时间:2022.08.20 浏览量: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和人的遇见,便有了一段关系的开始。而我邂逅了“蜗妈”林海津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收获了温暖和成长。

一次培训:走进“37℃教室”

我成为鹿城区林海津名班主任工作室正式学员是在一年之前,但其实我早在两年前就已成为这个工作室的“旁听生”,而距离我初识“蜗妈”和她的“37℃教室”已有7年之久。

2014年9月,我正式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新手教师。在一次新教师班级管理培训时,自称“蜗妈”的林海津老师带着她和“小蜗”班的故事刷新了我对班主任这一角色以及班级管理的认知——原来班主任可以将威严与亲和完美融合,班级管理可以是如此的温馨与有趣;而“蜗妈”一直坚持的“不怕慢,只怕站”这一教育理念,也使我明白了班主任的责任在于守望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之后又一次听到“小蜗班”的故事是在2020年5月,也正是在那时候,我在李碧校长的引荐下成为林海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旁听学员之一。虽说是旁听生,但林老师对我们几个“非正式学员”却“视如己出”,一视同仁。

去年4月,林老师的工作室终于开始招新,而我这个老“旁听生”也得以“转正”,开启了一段新的学习之旅。

两次评比:明道谋术学方法

从成为林老师工作室的旁听生至今,我参加了两次重要的评比,一次是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一次是参加微课程大赛。

林老师一直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类评比、比赛,每逢有德育相关的各类评比公告发布,林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转发到工作室微信群,并且不遗余力地为参评学员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在学员报名之后,她会组织赛前培训,针对学员的不足“对症下药”,毫无保留地讲授方法,分享经验。

2019年,我参评区“教坛新秀”,当我正对班会课试课考核发愁时,林老师工作室组织了一次专门的现场试课指导。林老师结合自身对班会课的深厚研究,分享了班会课的前沿理念导向与设计要点以及试课过程中的难点等等,并让所有参评学员现场限时备课、试讲,由她现场点评指导。那一次学习活动结束,已是晚上8点多,林老师的教诲装满了我的大脑,也让我胸有成竹地面对考核,最终,我顺利评上区德育“教坛新秀”。

2021年8月,我突然接到林老师布置的任务——设计制作一个关于节气与劳动教育的系列微课程。从未接触过微课的我,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满是忐忑,打起退堂鼓,但林老师鼓励我:凡事总有第一回,在做中学!于是,在她的带领下,我和另外三位学员从零开始学习微课制作。从确定选题到设计文稿,从录屏录音到后期剪辑制作,林老师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组织线下或线上指导,见证了我们从“零基础”起步,到熟练掌握微课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全过程。最终,我们四人的微课程分别获得区二等奖、市二三等奖。

在林老师工作室,我还学到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能:一年级家校沟通平台的创设与运用;如何使接班更顺利的策略;安全教育实施策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劳动教育策略等等。林老师不仅亲自授课,还经常邀请专家大咖为我们传经送宝:我们向黄友上老师学习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管理;向汪美华老师学习家长会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向胡晓聪老师学习电影德育策略;向陈晓老师学习如何创建“爱阅读榜样教室”;向沈根法老师学习课题的申报、实施与结题……我们常常感叹于工作室的每一次学习都是“干货满满”,更对林老师一次次想方设法地为我们争取宝贵的学习资源而感激不尽!

三篇文章:且行且思且成长

教育写作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路径,林老师非常注重对学员专业写作的引领,为了克服学员们对写作的畏惧,常常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谓是煞费苦心。我就是在林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一年之内写了三篇文章,实现了个人在德育写作上“零”的突破。

第一篇是一则1000余字的班级管理小妙招。那是在去年7月,林老师发布了一项作业:每位学员在开学前提交一份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小妙招。我回顾班级管理经历,写下几点自认为不错的做法。9月,我的小妙招中两点关于课后管理的做法因与“双减”背景一致,得到了林老师的赞许,她鼓励我把自己的教学实践继续挖掘、加以丰富,把小妙招整理成一篇案例,并让我在12月新教师培训中以此作观点报告。

“无心插柳”写下的一则小文,却被林老师一眼窥见其蕴含的价值,开始生根发芽,于是就有了第二篇文章——关于课后托管的班级管理案例。在这过程中,从未写过案例的我,在林老师悉心指导下历经多次修改,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案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案例这一文体的写作,更懂得了如何将日常教育实践加以提炼反思,转化为教育写作素材。在林老师的鼓励下,我又鼓起勇气向《班主任之友》杂志投稿,竟在三个月后收到稿件被录用的信函,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

今年3月份的区论文评比,经林老师点拨,我又在这篇案例的基础上写下我的第一篇德育论文,获区二等奖,并被推送到市级评比。回顾这三篇文章的诞生经历,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奖证书与稿费,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写作对教师成长之重要,写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巨大促进,而我也真正明白了林老师“逼”我们写作的良苦用心。

这一年的学习时间很短,我收获颇丰。在林老师工作室,我把数不清的方法技能技巧收入囊中,我把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植入脑中,是一次次被林老师创意灵动的教育智慧,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所折服,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与情怀也对我影响深远

如果教育有温度,我相信,那一定是37℃。感谢相遇,感恩“蜗妈”和她的“37℃”工作室

 

 

 

(参加工作室学习一年来本人获奖、荣誉材料附后)

 

参加工作室学习一年来本人获奖、荣誉情况:

1.2021年5月荣获鹿城区2021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2.2021年10月荣获2021年鹿城区微课程评比二等奖

3.2022年4月为鹿城区2021级小学新教师入职集训做讲座《双减之下的班级课后管理妙招》

4.2022年4月案例《抓好“三段时光”,助力学生快乐“托管”》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22年4月第8期

5.2022年5月所带班级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五(3)班被评为鹿城区先进班集体

6.2022年5月为鹿城区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主题研讨活动作主题讲座《37℃教室:双减背景下的课管带班方略优化》

7.2022年5月荣获鹿城区2021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8.2022年6月荣获2022年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参加工作室学习一年来所带学生获奖、荣誉情况

1. 郑文豪同学在鹿城区2021年“迎元旦”小练笔评比中荣获区三等奖

2. 张艺搏同学在鹿城区2021年“迎元旦”小练笔评比中荣获区三等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