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鹿城区蔡景台名师工作室第16次活动

在这个特殊时期,5月15日晚7时整,通过钉钉直播、全市联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半月谈第四期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叶志远工作坊组织实施,参加活动的有温州市体育教研员蔡景台老师、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赵海波教授以及蔡景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各工作坊成员与各县市区体育教师近800余人。

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研院附校教育集团陈放老师担任今晚的主持工作,开场首先讲述了蔡景台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平台的价值与意义,随后简要的描述了今天三位老师带来自己在教师岗位上的故事分享和在各自方面发展的大体概况,最后对叶志远工作坊的人员构成及发展目标作了讲解与介绍。

 

首先分享的老师是来自温州市教研院附校教育集团的金旭老师,分享的内容是《浅谈篮球技术教学方法——校园业余篮球队的思考》。金旭老师踏上一线教师已有8年时间,在教师这条道路上奉献了所有。他分别从篮球运动员技术的概念,篮球运动员技术的概念和运动员技术的关系,篮球训练教学与训练思考,自己带队经历等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些年奋斗在一线所得。文字具体概念的分析,小视频的直观解读,给参与半月谈的同行留下深刻的印象。像这样干货满满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训练手段,以及金旭老师本身对于专业和教学无比热情的奉献精神,给所有热爱篮球的教师而言无疑是极具营养的精神食粮。最后,金旭老师用曼巴精神结合自己8年教学训练所得提出代表性的7个思考,直击每一位老师的内心,让每位老师通过这次讲座在教学上有了更好的提升。

 第二位故事分享是由来自温州市教研院附校教育集团的戴轶洁老师带来的从教心路历程,戴老师从教学、训练队、与学生相处三方面,与我们分享了她从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初次教案及公开课的失败带来的泪水,到专心备课、精反思,自我不断学习,在教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戴老师的带队经历也是最真实的,不骄不躁、克服险难。接下来戴老师对于与学生相处的方式,也和我们做了一些分享,她相信从“正确定位、第一印象、加深感情、尊重信任”四方面来确立师与生的关系形象。风趣的实例和真切的烦恼,更是把新老师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来自陈继成工作坊的吴攀攀老师高度肯定了戴轶洁老师的态度与坚持,同时从带队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完善的规章制度、班主任以及家长的支持三方面结合了自己带队的经验进行点评,给新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分享的老师是来自温州市教研院附校教育集团的陈放老师,分享的内容是《雏鹰飞翔不怕高,责任重担双肩挑——记一个年轻教师教学、训练、行政的共融性成长》。身为一名入职时间两年时间的新老师,同样在教学、训练队方面遇到了重重险难,加上突如其来的行政工作,更是打乱了他的步调。三方面的繁忙加上在经验上的不足,使得陈放老师在教学方面遇到困难,在公开课上一败涂地,让他备受打击。而正是这当头一棒终于打醒了梦中人,让陈放老师知道自己在教学上准备不充分。陈放老师通过重新调整状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在下一次的公开课提早准备上课,磨好课,请师傅来对自己上课的指导,最终在这一次公开课上收获师傅对自己的表扬。在训练上陈放老师收到来自短跑学生的挑衅,陈老师通过这样挑衅来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可以信服自己的训练,也让陈老师知道可以在自己短跑优势进行教学。在行政上通过团委工作,来完善自身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利用体育课的精神态度来构建团委基础。正如陈放老师所言,“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失败不可怕,要在失败中反思成长,这也正是陈放老师成功的共融性成长。


 

陈放老师的分享结束后,由来自瓯海区瞿溪第二小学的黄凡老师对陈放老师在行政工作上的辛苦给予肯定,然后在教学、训练队的带队、行政工作给出自己的意见,还说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经验,让新老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可以注意和帮助。

 

 最后,由来自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赵海波教授,分别对三位老师进行了点评,对金旭老师的带队经验、戴轶洁老师的师生关系、陈放老师的勇于打拼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赵教授在点评之后对我们提出了工作自律和工作热情的观点,在自律上要拥有体育气质,即斌、达、律、协、恒;在工作热情上,要有激情、奋发向上的精神。赵教授指出,老师们在上完课需要考虑两个问题:1、你是否在上完课后期待下一节,2、学生是否期待你的下一节课。最后,赵海波副院长对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还进行举例和示范说明,对我们毫无保留的分享,让在场的体育教师收获良多。同时赵教授坚信,在蔡老师的带领下,温州体育教育教学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半月谈”越办越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