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 |
杨凡虹工作室 |
工作室计划总结 |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加入杨老师的工作室已经两年了。当初是由于机缘巧合加入了这个工作室,现在想来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两年来与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共同学习,我收获了许多,而这也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打开电脑里专属工作室的文件夹,两年来的记忆跃然纸上。下面我将从教学、命题和科研三个方面谈谈我这两年的收获与感悟。
一、教学
这两年来,工作室活动进行了许多与教学有关的活动,有关于听说课的讲座、观摩、听说课小组合作设计,有关于阅读课的书籍共读、阅读课的观摩和讲座,有关于写作课的讲座、观摩。每次活动都带给我满满干货。而在这一次次的培训中我也渐渐明白不管进行什么课型的教学,我们都要先了解课标对学生该方面的要求,以课标为据从而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经过几次的活动,我对几种课型都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
在听说课方面,杨老师的《初中英语深度学习——从听说课文本解读和核心素养出发》讲座对文本解读进行了说明。对听力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先看目录,再结合目录画出思维导图,再看教参,然后研究教材内容,明白每个活动的作用和意图,接着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基于目标设置本课的课中流程。这让我在文本解读上有了更清晰的一个方向。李冬梅老师多个听说课讲座让我对听说课活动的设计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在听说课上,我们要教学生听的策略,并要不停地去训练他们。李老师提到了两个策略,一个是预测,通过预测可以降低学生听的难度,另一个是记笔记。在听后校对时,李老师提到不管是长对话还是短对话都先听,长对话甚至可以听两遍,然后同伴之间进行校对,接着通过一边听一边校对,如此可以有效地带动后20%的学生进行学习。对核心句型的训练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听,然后再说,然后再放出句子,从而实现听说的训练。核心句型可以多次跟读,让学生模仿句子的语音语调,并让学生尽量可以达到背的程度。关于听后活动,李老师指出听后活动的四个主要成分,即topic, setting, participants, language, 在设计听后活动时我们要进一步地提高情境的真实性,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合理使用语言。关于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评价,李老师建议设置一个评价表,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有依据,而这样也可以带动其他小组的学生来进行评价,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如果说讲座让我在理论方面对听说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课堂观摩则是进一步地让我明白如何在教学中实践理论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打磨自己的课堂。
在阅读课方面,我们进行了共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这本书的活动,小伙伴们通过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书本的内容进行了分享。活动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所看到的书本理论知识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通过理解在课堂中的实践却是不同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一次性获得了多种阅读课活动设计方式,我也对读前、读中、读后活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阅读课的课堂观摩,我对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将会继续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在自己的课堂中加强实践。
在写作课方面,李老师指出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判断文体和整体谋篇的能力、运用多样句式的能力、使用常见连接词的能力和正确使用大小写和标点能力。在进行写作教学前,我们需要针对写作任务先完成一篇作文。在写作教学时,我们需要强调目标词句的使用,并能够在课堂中反复使用,写作课最后要设置一个写作评价表进行写作的评分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习作情况。另外,我们要关注教材和考试的写作的不同,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
以上便是我这两年在教学方面的收获,而我也将会进一步消化吸收在这些活动所收获的教学建议,并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运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二、命题
在这两年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们有幸听了李冬梅老师关于完形、阅读、写作命题方面的讲座。这对于我这个命题小白而言,可谓是收获满满。从完形的选材到挖空原则到选项设置,从阅读生词要求到题目命制,从写作情境要求到范文到评分标准,李老师都倾囊相授,一一讲解,而这也使我迅速掌握了一些命题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而整个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其中一次小组合作阅读命题的实践中,从开始的选材、到后来的改编和命题,我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遍命题过程的纠结与不容易,但正是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对命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过命题培训后,我也会下意识地对试卷进行研究,也开始参加试卷的命制工作,在试卷命制过程中,我不断地回顾所学的理论,不断地精进自己的命题能力。而通过对命题的学习,我也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尤其对于阅读的教学,如何设计阅读问题也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科研
科研对一个教师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对我而言,它是一块十分陌生的领域,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论文、案例,完成一项课题。这里非常感谢工作室可以邀请沈永铭老师为我们做讲座。在讲座上,沈老师十分详细具体地讲解如何写课题、论文和案例。因为沈老师的讲解,我开始对论文、案例、课题的写作有了那么一点想法,也在不停地看期刊论文中摸索写法,也尽可能地抓住各种比赛机会进行论文、案例、课题的写作。两年来,我不断地尝试,也不断地归纳总结经验,最终获得了案例二等奖和论文三等奖的成绩,今后我也将继续努力,更好的成绩。
两年来,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加入这个工作室,能有名师引领,有优秀的同伴相伴,希望未来自己可以更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