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工作站 |
林乐珍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10月20日交接完班级各项事宜,奔赴建德,内心里有渴望有欣喜,很久没有这样外出听课了,起码有三年以上。虽然一路风雨兼程,但并不觉得疲惫。10月21日在建德明珠小学听了三堂课,洋安中心学校余晓玮《小小动物园》、永嘉实验小学郑伟《题西林壁》、温州实验小学林方燕《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课的类型各有侧重,从写作、古诗教学再到阅读课,由此可见主办方的用心,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丰富听课者的视野。
三节课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温州实验小学林方燕老师的阅读课《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读高尔基童年》,她的教学设计十分巧妙,用人物关系图理清了长篇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用时间成长轴串起了小说的情节,通过高低错落情节摆放传达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的第一部,讲述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到十一岁在外祖母身边度过的童年生活,描绘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众生相。长篇小说的特点是篇幅都比较长,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面对长篇巨制,理清人物关系,是第一步阅读策略。林老师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将文中出现的人物做成人物关系图,而且根据不同视角在调整着人物图谱的关系。理清小说的的人物图谱之后,她还进一步展示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根据四大家族、不同国家罗列的人物图谱,逐次递进将理清人物关系这一阅读策略在学生心中深耕。
想要更好地把握长篇小说,就要读懂故事情节。林老师通过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阿廖沙成长中有哪些关键事件,并写在小便利贴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对主人公阿廖沙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梳理。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贴出了所有的事件,制成了阿廖沙的成长横轴。这个板贴设计很有心思,成长的时间横线有了,紧接着林老师带领孩子聚焦小茨冈的三个片段,通过精读细节,体会主人公情感变化,并根据情感起伏重新贴出了“小茨冈替我挨打”(感动)、小茨冈跳舞(欢乐)、小茨冈之死(悲痛)高低错落的位置。三个片段的精心指导后,再放手让学生对所有事件的情感纵线进行调整,这两条成长和情感纵横线,让主人公阿廖沙的笑与泪,成长与经历清晰可见。我们由此也看到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也是这节课最精妙所在。也让我对这样的阅读课意犹未尽。
如何有效地带着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我想林老师这个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