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林丛名师工作室、叶托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有感

作者:林丛 发布时间:2022.08.12 浏览量:

郑颖颖:

  评温佩佩老师《我的心爱之物》一课:

  《我的心爱之物》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也是我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一次习作教学。虽然今天我们没有一睹温老师的教案撰写,但通过曹老师的转述,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她对于本次习作教学的分析,鞭辟入里。温佩佩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了习作内容的筛选,基础表达方式的运用,而且着力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和教学评一致的课堂追求,课堂总体达成度很高。粗略来说,以下几方面尤其出色。

    一是交际语境创设真实。真正的写作,用荣维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一种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和交流”。温老师十分注重这种“真实语境”的创设,无论是课堂伊始的心爱之物展示、老师的钢琴秀,还是在众多与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选择与聚焦,都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下展开,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任务,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兴趣。

    二是习作知识聚焦难点。本次状物习作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涯中第三次接触了,如何使本次习作区别于之前的每一次状物习作,并融合学情、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习作材料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确定、表达效果提升等等,温老师返璞归真,借助教材中的课文资源,一一巧妙化解。比如她利用课文文字,让学生明确了本次习作蕴含在重要的人、难忘的事、浓浓的情中;利用范例微课让学生们了解了“爱是具体的”、“爱是相互的”,两个妙招。这些习作知识聚焦了本次习作的难点,指导针对性很强,有效化解了学生习作表达时所面临的言语困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教学评一致高效达成。关于习作讲评的问题,叶黎明教授曾指出:“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提供反馈是有效的,写后反馈几乎无效。”在本次习作指导课上,温老师的当堂教学评价是通过“心爱指数”的呈现,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标准为习作评定了等级,实现了有效的“过程中提供反馈”。但是,在此处也提出一点小建议:如果“心爱指数”的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合作而来,是当堂产生的本课习作知识,是教师教的内容,是学生学的内容,又是讲评的标准,是不是可以更好实现“教学评”的有效统一呢?

整节课的设计,“盗”曹老师的点评,精心、精致、精辟,学生的“语力”想必也能得到有效生长。这与温老师对学情的充分把握,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对教学难点的精准突破,对课堂教学的纯熟驾驭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与学生们的有效学习密不可分。

 

孙欣怡:

今天聆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例、曹鸿飞老师的点评,以及几位老师的讲座让我对习作教学领域乐享眼福、大饱口福。

三位老师的课堂各有巧妙之处,也有共同之点。习作的教学灵感源于学生生活,让孩子们打开思路,有话畅谈,有言可写是老师打开课堂的敲门砖。教师搭建学习支架,则作为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每篇习作结合不同的支架降低孩子的难度,让孩子不再是咬着笔杆无从下笔。在此基础上,修改的教学是习作的难点。学生不知从何改起,那么通过教师评价标准的引导,提升每篇习作的质量。激法灵感-搭建支架-补充血肉-修改完善这就是习作教学的完整公式。

 

曾晓云:

评李莉老师《有你,真好》一课。本节课围绕有你,真好,通过视频导入,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从而引出一封感谢信。从简单的一封感谢信,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难忘的事情,从而感到有你真好。让孩子感受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帮助你,保护你,让你变得勇敢、坚强。对于身边人的帮助,可以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对比和视频让学生学会抓动作细节和心情变化将你的做法和我的变化写得更详细具体,更有感染力。


张厅:

 

余静:

评李莉老师《有你,真好》一课:有你,真好是一个感性而温暖的话题,这里的是本次习作的对象,要求学生通过事情写出这个的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作对象的选择无疑是本次习作选材中的重点。李莉老师在开篇借一母爱相关短视频,奠定了整堂课的情感基调,再以《感谢有你》微课助孩子们发散思维,不局限于父母同学。学生当堂练笔能将社区主任作为写作对象,且写得真情实感,足以见得李老师在课堂刚开始铺垫到位,且课中引导成效显著。

除此之外,这节课还有不少亮点值得我学习,如巧设情境,写感谢信这一形式助学生自然抒发情感;以及巧用写作支架,助学生更有效地修改作文,在这堂课中有明显增量。

 

潘怡:

评王欢欢老师《我和___过一天》一课:

课前王老师通过让学生猜人物的形式,并且选取的人物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切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之后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和孙悟空在一起会引发什么事情,让孩子放飞想象。习作环节通过微课展示习作技巧先让学生自评自赏习作,重新感受了一次写作的过程。学生不但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还在自我欣赏中提升了写作的信心。之后生生互评,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其实也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赏识能力。

 

邹秋霜:

评王欢欢老师《和____过一天》一课:

王老师以听介绍猜人物的形式,一开始进行了就为习作抓特点想象进行了铺垫,在教学时,再次以抓孙悟空的特点为例,引导孩子想象的故事需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课堂中的评价语也时时为为这一学习目标为辅助。其实,王老师在习作修改环节播放的修改小贴士分步写”“从感受来添神奇想象这两点,对于学生修改习作有较大的帮助,给予学生一个较好修改自己习作的支架。整堂课,王老师的循循善导,精彩之处多多,做到了乐写”“学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郑丽燕:

评王欢欢老师的《我和____过一天》:1、写作环节严密,教学支架精巧。这是想象类的习作,导入部分以模拟童话/神话人物的录音形式展开猜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开启了学习氛围;习作前通过生生交流、微课点拨习作的角度,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具体化的发散方向;展开习作部分首先设计了心愿卡的情境支架,敲定人物,为落实写作初步奠基,再由学生创写精彩故事,加以指导和点评,设计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生的想象思维借助着支架不断攀爬,顺势落笔成文,一个个教学目标也逐渐得到了落实。2、奖励机制(人物贴纸)别致,吸引学生,让学生初步从中得到写作的自豪感。同时板书新颖独特,要点鲜明精炼。

 

全晨曦:

评《我的心爱之物》

温佩佩老师课堂新颖,设计精巧,让人耳目一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温老师用自己的心爱之物导引,贴近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打开学生思路。这堂课老师语言自然轻松,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张有弛,收放自如。学生的表达也都是流淌的心声和回忆,学生也轻松收获了习作素材,习得了习作方法。

 

陈勤勤:

听李莉老师《有你,真好》有感:要懂得建构,老师教作文课时,不要忙着将各种重点抛出去给学生,这样学生接受了太多要学习的重点,反而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一开始清爽告诉孩子要求,让孩子先开展写作,再通过范文的对比,让孩子知道怎么写才会有提高。作文课要先写再教。

听《我的心爱之物》有感:写作课选择提升的点也很重要,要与这节课的目标相辅相成又要有特点。如心爱之物与我的关系,温老师选择喜爱是相互的这一点给人耳目一新,如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完应如是一样,一种特别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王蓓蓓:

评温佩佩老师的《我的心爱之物》:

    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习活动更有效。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心爱之物展览会这一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上台分享、同桌互评、全班展评等多种方式,让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孩子们在参与和思考中汲取同伴的力量,体会重点语句的妙用。

联结学过的课文,作为习作的借鉴。温老师借助微课的形式,选取了孩子们熟悉的学习小伙伴小水滴,通过分析《桂花雨》《珍珠鸟》这两篇同单元的课文中可以借鉴的习作要点,传授孩子们两个小妙招爱是具体的”“爱是相互的,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陈敏:

评温佩佩《我的心爱之物》:1、情境巧妙,环节设计新颖。本科课以心爱之物展览会的形式头尾贯穿设计,让学生能真实地处于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写作动力,投入写作热情。选定心爱之物时,教师以展览名片的方式呈现,完成习作后,学生可以心动指数的独特方式互评,学生有了支架,就会从习作困境中走出。2、教材是习作最好的范例,从中可以习得习作的方法。《桂花雨》中可以学到写出爱要具体化,从《珍珠鸟》可以学到人与物品的爱是相互的,以此来获取熟悉的写作经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