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周晓林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示范辐射 |
10月29日,温州市小学数学“名师智援”送培乐清活动在大荆镇第四小学进行。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师训员王炜老师携鹿城区周晓林名师工作室带来了名师课堂与专题讲座。
上午第一节课是由大荆镇第四小学方佳瑜老师带来《分数的意义》,方老师从复习引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四分之一,在不同的表征中发现单位“1”不同,却都能表示四分之一,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
王老师点出了这节课的不足与建议,强调分数的意义与初步认识分数两节课的不同,注重学习的过程,并给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与期望。
第二节课是由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程鹏老师带来的《认识毫米》,程老师通过让学生想办法表示“比7厘米多的部分”,迫使学生想到用比厘米小的标准去度量。学生在尺子上找到了1毫米,还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毫米。程老师沟通了小棒,元角分,建立毫米与厘米的十进关系。最后,程老师为学生提供卡片、一元硬币、小正方体,让学生体验毫米,积累毫米单位的量感。
王老师点评时特别强调了单位的量感,一定要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毫米,并提出建议让学生感知1张纸的厚度,几张纸厚1毫米,让学生在不断地估测、累加、验证中积累毫米单位的量感。
第三节课是由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的杨冬雪老师带来的《小数的意义》,杨老师借助“孙悟空的金箍棒”可长可短的模型,当长度在0.3米与0.4米之间时,该怎么表示?从1分米到10厘米的表达,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说明0.35米。那如果长度在0.34与0.35之间,学生自然而言地将知识迁移到三位小数。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再到三位小数,让学生建立小数的十进关系。
课后王老师给第三节上课的学生做回访,以小立方体为素材,让学生更加清晰小数是整数的微观表示,建立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模型。王老师强调学情的分析,要从理论、数据相结合地全面了解学生;王老师结合自己的设计,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展开,强调从整数到小数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下午是由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周晓林老师亲自上课《公顷和平方千米》。周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指甲盖、手帕、卧室、体育场、乐清当地的铁钉溜溜和灵峰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自主创造更大面积单位。在层层递进式的反馈中,学生经历创造大面积单位的自主学习过程。在大量积累以小面积度量大面积的活动经验中,逐渐清晰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究与创造,是一节“学为中心”的自主课堂教学示范。
课后周老师为我们带来《基于关键问题的计量单位教学的实践思考》专题讲座。周老师为我们阐述了今天团队带来的三节课背后的思考。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关键点梳理教学主线,基于关键问题“小立课程”,设计学生活动经验;又要围绕关键点大做文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周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研究深入浅出,为我们在教学研究的路上提供了一条蹊径。
最后,王老师为这次活动作精彩总结,对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做研究提出恳切的建议。
一天的活动短暂却高效,“名师智援”不仅让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点燃了一批青年教师们的思想火花,正视、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坚持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