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动态
首页
> 新闻速递 > 中学教研动态

同课中碰撞 异构中理解

作者:吴锡理     发布时间:2022.03.22     浏览量:

为了推进“双减”政策,倡导初中科学课堂上开展项目化学习,实现减负提质。317日下午,温州市鹿城区年级科学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研讨主题活动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会议鹿城区初中科学教研员吴锡理老师主持,鹿城区年级全体科学教师都参与了此次会议南浦实验教育集团“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学校泰顺四中的科学老师们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项目化学习”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陈丹瑶老师和王挺老师针对七下第二章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这节课进行同课异构从而分析对比“传统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的优劣势,取长补短。由于疫情原因,此次教研活动线上进行,全程钉钉直播,共分为两个环节:课例展示和专题发言,教研氛围浓烈,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新的教学思考。

首先,陈丹瑶老师以项目化学习作为基础,通过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实际的任务中尝试运用所学的光的反射的知识解决复杂情景中的劣构问题。本节课一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第二个环节是寻找光污染的影响范围,第三个环节是玻璃幕墙方案设计。通过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三个小任务,给学生以相应的支架,在支架中引导学生解构复杂情境问题,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知识的应用,更多的是技能的泛化,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知识点,而是综合应用知识,学会整合

接着,王挺老师运用传统教学方式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他通过黑板反光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光的反射这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接着在任务二中创设定日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正确绘制光路图,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之后通过在亚克力半球中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建构概念的同时,自然过渡到任务三解释黑板反光的原因,最终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课堂引入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后进入专题发言环节。首先是来自南浦实验中学的尤爱惠老师介绍了南浦实验中学科学组围绕本次项目化学习研修活动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人人参与走向人人设计,通过本次研修活动,不同层次的老师能达到不同的研修目标。接着尤老师结合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线、学生问卷和课堂观察对比分析得出,项目化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而传统教学则是更关注知识的落实。最后尤老师通过对“微项目化学习能改变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肯定了微项目化学习的可行性,它可以沟通课堂内外,实现学科整合。

活动的最后,黄鹏飞老师通过对项目化学习这个概念进行解读,提出不要把项目化学习的目标限定在知识和方法层面上,更要重视科学素养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扎实的基础并不能提高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能力。项目化要做什么?项目化是落实深度学习的推进器,要突出主体性学习,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需要具有挑战性,真实性并且与核心概念相关,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本次年级科学教研活动有效地推动了鹿城区项目化学习的发展,为广大科学老师的项目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相信在此次教研活动之后,鹿城区的科学老师会在科学的项目化教学的道路上继续钻研,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科学教学添砖加瓦。

 

 

/田园园  温州市南浦实验学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