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资源
首页
> 校本研修 > 培训资源 > 小学资源

温州市实验小学2022年度校本研训特色总结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2     浏览量:

            围绕“六新学规”,开展立体的校本研修

一、背景:培养“学规”,成为校本研训之重难点

   13年始,我校着手课堂变革,努力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新课堂,让感悟、探究、合作、自主等成为常态的学习方式,归还学生学习空间和时间,实现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课改初期,我们的“新课堂”在公开课上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在优质课评比中屡屡获奖。但常态课上,教师还是“一言堂”,课改进入瓶颈。究其原因,学生学习素养的缺失,导致一些“学的活动”无法在常态课上有效实现,如在合作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别人释疑解惑,不知道如何达成共识等等。

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素养,才能让课堂变革突破瓶颈,真正实现“学为中心”成为课堂变革绕不开的话题。因此,为使突破课改瓶颈,我们从“学”的角度入手探索,以重构“学规”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因此如何开展围绕“学规”的校本研训,让良好的学习规范落地于每一位学生,也成为我校校本研训的重难点。基于此,围绕“如何以“六新学规”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开展了校本研训,形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学规”校本研修机制

二、具体做法:多维立体的校本研训

(一)成立核心组,重构学规,引领方向

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形成核心小组,通过大量的典型优秀课例分析,以学习素养为指向,经过多次研讨,提出了“六大新学规”,即倾听、整理、表达、质疑、合作和自学。

“学规”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规范,规范的本质是规定,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似乎学规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我们的“新学规”指的是在完成学习任务或解决问题是所体现出的综合素养,它具有思维含量、具有品质结构。它是从学习规范入手、从学习标准入手、从学习要求入手,逐步养成的,它是一个从外表的形式逐步过渡到内在的本质的过程。所以,学习的规范与要求,只是它的外显形式,思维与品质结构才是“学规”的内在灵魂,内在的本质才是我们的核心追求。

(二)年段组探索学规标准和评价策略

年段组也是学规培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织,在学规研究的过程中,肩负着两个重要任务:一是让每一学规要求更明确,对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二是统一年段学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持续养成良好的学习规范。每周三下午学习会时间,我们以段为单位召开研讨会,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每项学规标准具体,规范行为

经过年段组在阅读相关文献后的研讨,对每一项具体的学规都制定出具体要求;每一项学规的具体要求不仅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还对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有具体的要求。这使得学规指向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

如中段的倾听标准:(1)听清指令,做出反应;(2)听清发言,能简要复述发言内容;(3)倾听过程中,0级音量;(4)不做小动作,不插嘴,能做到边听边思考。在这个标准里,不仅有听指令,做反应,不做小动作、不插嘴,0级音量等行为要求,要求学生能复述,会听会思考等。

由于不同年段学生特点不同,同一学规对不同学段学生也有不同标准,呈螺旋上升的状态,这使得每一项学规更具有指导性

比如“合作”:低段合作形式主要是两人一组,主要做到以下4点:(1)愿意与别人合作;(2)会互相检测学习成果,并能进行简单评价(如你真棒等);(3)1级音量交流;(4)听到指令性语言,学生能及时停下了。这4点要求都非常简单、具体,操作性很强。到了高段,对合作的要求以4—6人为主,做到以下3点:(1)明确合作的内容和合作的分工;(2)熟练掌握合作规则;(3)合作中认真听取同伴想法,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伴友好商讨,形成小组意见。

高段对“合作”的要求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强调了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2.评价形式多样,激励学生持续养成良好学习行为

有效的学生评价机制是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并进行自我调整,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每个年段积极研讨并形成统一的学规评价机制。如一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倾听和课后三整理两项学规,年段组形成了在班级黑板上设计“光荣棒”评价栏记录每个学生表现情况,倾听方面得到三杠奖励一元班币,三整理到位可以奖励一元班币,所有班币纳入“闪耀银行”评价系统,进行奖章兑换和期末奖励;中、高段多采用网上评价,或者学规记录本。年段统一学规评价机制,有利于所有任课教师对学生学规进行评价,促使学规落地。

(三)教研组依托课例,开展研讨,总结策略

核心组推出学规标准,贴到教室墙上,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学生行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如何让“六大学规”落实于每个学生,真正提升每个学生学习素养成为学科教研组教研主题。学期初,每个教研组选定本学期研究的学规,制定研究计划。学期中,每个学科教研组根据计划依托具体课例开展行动研究,不断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某一学规。

如上个学期数学组选定“合作”作为学规研究主题,依托《三角形三边关系》课例,利用课堂观察,深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观点以及深度交流、解惑释疑,最后达成共识。

第一次研究,学生分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小棒和记录单,讨论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城一个三角形,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小组合作进行深入指导。我们观察发现,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小棒操作上,用在探讨什么样的三边能围城一个三角形没有时间讨论,这样背离了我们合作的初衷,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第二次研究,我们把小组合作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小组操作小棒,第二次是根据操作过程中的记录进行研讨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可以维持一个三角形。

通过两次研讨,我们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合作,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课例,在课例中,合作是解决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供具体的合作步骤,教师要深入组内进行帮扶指导。

数学组是围绕同一节课对如何培养“合作”这以学规进行深入要就,有些学科组围绕某一学规依托不同的课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不同的培养策略。也正是学科教研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展开不断深入的教研,让教师们体会到了“六大新学规”与“新课堂”的密切关系,从而不断激发教师研究的兴趣,推动着课堂变革不断深入。

(四)学规示范班和达标班评比活动,激发教师探索热情

为激发教师探索学规培养策略的热情,学校开展“学规示范班”和“学规达标班”评比活动,每个班级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必须分别参加一次学规班评比活动,学校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评比。每个班级都要经历申报、中期课堂验收、随堂听课、期末课堂验收以及学规培养策略汇报等环节。这就激励班级任课教师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合力培养班级学生学规,逐步转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品质,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习素养的提升。

(五)组织联合教研,引领方向,成果共享

在学规培养策略探索过程中,每个教师、每个教研组以及年段组研究成果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各处。为使研究成果实现共享,为他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提供经验借鉴,让别人少走弯路,学校每个月利用周三下午学习会时间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联合教研活动,有时是典型经验介绍,有时是典型课例展示。

通过全校性的联合教研活动,是的学规研究成果得到共享,给别人启发,使得学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三、成效:让课堂变革中的“应然”转变为“实然”

自从在学习素养的视角下,以“六大新学规”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堂变革至今,“新课堂”建设不断取得一定成效:

(一)让教师的应然观念转变为实然教学行为

在多年课改过程中,很多教师也意识到基础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和储备知识,而是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素养,为以后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但这些观念是应然的,很多教师并不能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我校教师借助学规的重构,让新学规落地,促使教师应然的教学观念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转化成实然的教学行为

1、备课中,从学生视角进行思考

在学习素养的视角下,为实现课堂上的有序、有效的学的活动教师不仅备学习任务、学习支架和学习形式,还把培养学生某一学规作为学习目标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这节课中,在明确合作流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深度交流,达成共识的能力。也是这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可见,“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规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又是课堂教学中所要培养的一种学习能力和素养。

2、课堂上,采取多种策略让新学规落地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逐步尝到了学规落地的好处,认识到了学规新课堂、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自己的研讨过程中所学到的多种策略实现“新学规”落地,实现“新课堂”,助力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如为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教师明确学习任务,提供具体的合作步骤,深入组内帮扶指导,对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促进学生实现深度交流。

3、教研中,转向“新学规‘的课堂观察

从学习素养视角重构学规的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教研目光从教师转向了学生,研制出学规的课堂观察量表我们的教研活动的课堂中,重点不再看教师演绎的好坏,转向利用相关学规的课堂观测量表,观察学生的学习的行为,收集学生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有效性,给出及时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内化为学习素养

当我们转化切入点,转向学生,以“学规”为载体再次探索课堂变革,从让课堂和“六大新学规”紧密结合,教师组织的“学的活动”更有效的展开,学生通过“学的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其过程有助于实现课桌上的学习,真正做到“学为中心”,助力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

通过前期的探索,我们的学生学生在倾听、合作、自学、质疑、表达和整理等几个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展示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品质,逐步在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学校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素养多次受到同行的赞扬,在213月份我校承办的市小学科学教材研讨会上,与会老师对我校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的学习素养纷纷点赞,表扬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会倾听,会有条不紊的开展探究,有理有据的进行科学辩论。

我们的课堂变革虽然离最终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我们已经上路,我们会继续前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