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2022年度校本研修总结
2022年,我校除了继续深化做好“基于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实践”,在新课标颁布以后,融入了“大单元视角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截止12月31日,在学校领导的领导、指导和关怀下,以及广大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本年度的校本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根据(《2021年度鹿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业绩考核》)本次考核的要求,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项目背景、项目特色、项目成效三方面)进行总结。
一、项目背景
上半年,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继续与绣山中学开展共同体教研。下半年,自新课标颁布之后,为支持我校一线教师充分理解新课标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灵活多样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基于我校大部分老师还存在着对教材缺乏整体观念,还难以大单元的视野设计和处理教材,提出以大单元视角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所以,这一年来,我校在原来的“基于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开始探索“大单元视角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
二、项目特色
(一)顺应需求 计划引领——有计划
准确掌握教师的培训需求是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的前提,也为了进一步优化校本培训方式,上半年,我校制定了“基于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实践”校本培训方案。各教研组根据自身传统和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了符合各教研组特色的主题研训项目方案。下半年,在上半年的研修成果和基础上,又深化开展了“大单元视角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各教研组以“新课标”为载体,通过对 2022 版新课标进行解读,从大单元入手,围绕各学科的一组一特色制定大单元视角下的研修计划。拟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方法途径,制定具体目标,从理论培训、教学实践、经验交流三个模块安排具体研训活动。
(二)形式多样 过程充实——有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学校以“一组一特色”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各教研组以“新课标”为载体,结合项目化和大单元开展研修活动。
1.有序开展各类研训项目,促进教师素养提升
本年度,组织落实省培训平台以及市区里组织的各类研训项目。做好2022年教师培训的组织工作,规划2022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的使用。本年度是教师培训五年周期新一轮的第一年,本年度我校通过了12位教师的90集中培训的录取,和41位老师中短学时培训的录取,共38位教师参加心理C证续证培训。组织全校老师分教研组,观看温州市首届项目化学习试验区建设成果博览会,并推送学习总结。组织教师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本年度完成3次校本研修以及第二次专家送教,邀请12中庄仁想老师为全校老师指导2个能力点的成果佐证提交,老师们均能认真完成作业,且大部分老师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提交5篇教学创新案例,发布3个优秀成果,完成最终整校推进总结。设站2个温州市名师工作室,分别是英语学科——温州市刘毅名师工作室和科学学科——温州市庄振海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不断促进教师素养提升。
2.实施“青蓝”工程,加强新教师培养
本年度继续推进新教师培养,开展青蓝工程。本年度是我校5位新教师和2位新调入年轻老师入职我校的第二年,为了助力年轻教师站稳讲台,迅速成长,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上半年第12周开展新教师试卷分析课活动,下半年第11周开展青年教师学习新常规之期中试卷分析汇报课活动,由师傅指导徒弟开展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课,进一步提升新老师的试卷分析能力,助力新教师在岗位上迈出坚实一步。在与“绣山共同体”活动中,推送我校7位新老师参与绣山的青年教师工作坊启动会,加入到绣山青年教师工作坊,通过同伴互助,多导师指导,开课磨课分享等活动,助力新教师迅速成长。其中,英语组苏义斌多次开设区公开课;社会组周婷婷在温州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新设计”评审中获市二等奖、区一等奖的成绩,并荣获鹿城区2021级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优秀学员;数学组和科学组的蔡星怡和潘程程在2021年新入职教师“教育叙事”评比活动中获区三等奖的成绩。
3、基于“一组一特色”,以“新课标”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研训活动
(1)理论学习
2022年上半年学校统一购买了《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给每一位教师进行主题阅读活动,5月份开展“知源讲坛——读书分享会”,由获得读书心得一等奖的三位老师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进行读书分享交流。2022下半年,学校又统一购买《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围绕“大单元”的主题开展阅读和分享交流活动。我们将寒暑假阅读一本书和读书心得评比与校本研修结合。学校除了组织教师开展核心素养的主题阅读,我们瞿丽丽副校长多次对全员进行新常规学习培训会,带领老师们深度解读学习新常规,进一步深化“一组一特色”的校本专题培训。
(2)教学实践
为了优化校本培训方式,开展更精准的学习活动服务,本年度,我校采用项目形式,深化“一组一特色”主题,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根据自身传统和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大单元”,制定了符合各教研组特色的主题研训项目方案。各教研组围绕主题开展常规的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和2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落实“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的三定原则,教研备课活动提前一周告知,周一公布一周教研活动行事历,本学期备课组活动集中线下举行,校区间轮换,体育综合组保证期中前后各一次线下活动。自从学校深化主题校本研修以来,学校要求常规的教研活动主题化。比如,每个学期教研组至少开展4次围绕一组一特色主题的教研活动。如:主题阅读、主题教学展示、主题听评课、主题专家研讨等。其中,围绕主题进行开课观课议题,本年度各教研组共开设公开课80人次,研训活动也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学校研训氛围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3月4日,我校承办鹿城区社会法治学科教研组长会议,这也是我校建校以来为数不多的一次承办区级活动。在区研训员蔡永老师的带领下,全区50余位社会老师来我校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我校黄一如老师展示课堂《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瞿丽丽副校长在会议上介绍了我校的学校概况及办学理念,蔡永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
3、专家引领
根据计划,学校除了开展常规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之外,我们还邀请了杨向群、蔡永、叶茂恒、钱勇、冯京和、吴春、金浪、黄鹏飞、夏陈伟、温兴标等特级教师、名师进校开展专题指导,进行教学把脉以及大单元教学指导。4月13日,鹿城区首席教育专家杨向群女士为全体文化课老师带来了《教学路在何方——从一系列数据看教学质量》讲座,为我校九年级教学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也从学校角度出发提出学校管理决策。10月——12月,我校各个学科组积极参加鹿城区组织开展的大单元团队赛,借着大单元赛课的活动,每个组分别邀请了专家进校指导,专家们的引领给我们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
三、项目成效
(一)教师培训有序化
做好2022年教师培训的组织工作,规划2022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的使用。本年度是新一轮教师培训五年周期的第一年,上半年我校通过了12位教师的90集中培训的录取,和22位老师短学时培训的录取,下半年我校通过了19位教师学时培训的录取培训工作。此外,本年度,教师有序参加市、区里组织的命题研修班、名师工作室、项目化学习研修班以及其他各位优质培训项目,同时,校内至少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隔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师教研培训氛围。
(二)校本培训成果化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根据校本培训文件的精神,结合《基于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实践》和《大单元视角下的‘一组一特色’校本研修实践》,本年度我们除了开展主题读书心得评比,还组织了全体教师基于“一组一特色”为的学习新常规案例征集评选,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类评比,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当然,自2021年12月省级课题《三.三模式:基于“一组一特色”的校本研修实践》顺利结题以来,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的方式,将校本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进行成果化。
(三)研训成果显著化
我们坚持“科研引领、项目推进”的指导思想,平时,加强校级教科研评比活动与交流、鼓励教师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多动笔,鼓励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各种教育教学和科研评比活动。近一年里,教师专业成长显著,比赛获奖层次提升,教师竞赛获奖人数明显提升,其中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共4项:获省教研课题立项1项,省教研课题结题1项,获省论文二等奖1人次,家访中的育人故事获省二等奖1人次,比赛获奖层次提升显著。市级以上奖项20人次,区级以上奖项50余人次。辅导学生获区级以上奖项100余人次,教师开始发挥辐射作用,教师承担区级以上公开课、讲座2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