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幼师口袋app中有四大内容: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家园共育以及园所管理
二、尤优老师分享家园共育的操作
家园共育有2个不同的入口,家长通过家园联系栏小程序可以收到老师发送的通知、照片、打卡信息、上传在家记录等,老师通过成长档案帮助小朋友观察记录,两者是相互联通的。
在使用之前,我们老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在进入app主页后,找到慧园通,进入教师的个人界面。这就是老师的个人界面。
接下来的一步上修改真实姓名,方便园方检查。可以通过点击我的会员记录——账号——再修改姓名,保存。
家园联系栏的操作方式:首先,我们需要关联微信与家园联系栏,点击家园联系栏,关联自己的微信。进入之后,有一个转换按键,如果是多重身份的教师可以在这里切换家长和教师的身份。家园联系栏需要班级才能使用,所以下一步需要进行创建班级。建班的老师需要输入班级名称,勾选班级和园所,就可以建班。建班之后可以通过发送微信邀请搭班老师和家长(新班教师可以同步操作一下)。一位家长可以关联2位幼儿比较适用于双胞胎幼儿。教师可以输入幼儿的姓名、学号,方便管理。每学年升班后可以修改班级名字。在这里建议让所有家长关注“家园联系栏公众号”,那之后老师发送的通知都会微信弹出窗提醒,我们不需要再转发到班级群里,会更加的方便。
回到家园联系栏的主界面,在右下角有一个发布按钮,点击会有4种内容。
第一种升发布通知,里面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通知模板,老师可以选择适用的进行简单修改后使用,也可以使用默认模板进行自己编辑。
第二种是习惯打卡,同样的里面有很多模板,以近期常用多防疫码收集,就可以使用打卡来完成。只需要设置结束时间、完成天数以及未打卡提醒,老师就不需要每周发送收集通知,微信会自动弹窗提醒家长,可以清楚看到谁未打卡,也可以统计结果并且下载。
第三种是发布照片,在这里添加照片或者视频,因是从微信端口上传,所以每次能选择9张照片,同时也可以勾选哪些家长看得见,也可以勾选放入班级的哪个相册。
还有一种上传照片的方式在app中,可以一次性勾选50张,适合大量上传时使用。我们看一下时如何操作的,退出微信,进入APP,点击慧园通,进入成长记录,点击记录,班级圈相册即可。
上传完的照片会生成到班级相册,第一个相册是智能相册,老师需要上传幼儿正面清晰照,这样就能自动生成幼儿个人相册。发布的照片支持家长评论点赞,也可以通过勾选放入相对应幼儿的成长档案。
第四种是发布亲子活动,类似于打卡活动,但是打卡活动是周期性的活动,亲子活动偏向于单次的活动,这里就不展开来讲述了。
家园联系栏不仅仅是教师使用,家长在家长端同样可以记录和上传幼儿的活动过程。基于在园和在家的记录,都可以生成幼儿的个人成长册,可以是电子版本也可以是纸质版本。
三、陈琪琪老师分享慧园通app中的成长记录操作部分
评价的指标来源于《3-6岁幼儿发展指南》,另一个是基于指南的3-6岁发展指引。
指引中也有领域和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的表现行为,例如艺术领域的表现行为1(读一条),表现行为3(读一条),表现行为5(读一条)等等,也可以作为具体的评价指标进行使用。中班的孩子有表现行为1,也会有表行行为5,所以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老师要认识并尊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切记将表现行为当成是三个年龄端幼儿的发展水平。每次我们的记录、评价都会生成到幼儿个人到成长档案。
具体操作过程:进入慧园通,点击成长记录,进入此界面,看到上面会有三大内容,包括幼儿档案、报告管理、观察指引。
如何帮助幼儿进行记录,此处会有一个记录按键,点击会有2个功能,日常记录和日常评价。点击日常记录,可以添加照片,放入部分幼儿的成长大档案,或者引用之前的记录重新编辑都可以,可以勾选多个幼儿放入其幼儿的成长档案,关联相关的领域和具体行为,选择家长是否可见。
点击行为表现这块的话,是先选择好幼儿和行为表现在进行记录,和上一个是一样的内容设置,只是进出的选项不一样。随手记的模板,右上角有不同的版本,选择通用观察记录表,这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日常月考核当中需要写的幼儿观察记录,它有观察实录、观察分析、以及回应策略,还有家庭可以配合的部分。
月报告点击进入之后,会出现所有幼儿的信息,其中本月主题等内容是可以选择批量完成的,而幼儿的评语也有模板库可以参考。在编辑中的幼儿是灰色的,本月内容两位老师都完成的话可以点击批量完成并同步给家长。阶段性评估是园所负责的,期末的时候可以使用。
针对于app中多成长记录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观察指引相当于指标存放的地方;点击发布偏向于多人记录,发布过程性记录和过程性评价;点击头像倾向于个人的记录,包括个人档案,修改记录等;报告管理是月报告和阶段报告编辑的地方;幼儿档案中有全班幼儿整个学年等记录